今年以来,自治州努力深挖整治解难题、着眼长效打基础,持续在建立应急机制、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排查重点环境隐患、预防突发污染事件和部门联动预防生态破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零发生”。
一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完善,环境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州、县(市)两级政府均制定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应急机构,制定了应急处置流程,成立了专家队伍。
二是建立环境隐患重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机制。按照“一厂一个预案,一个敏感点一个预案”原则,辖区内重点排污企事业单均制定了应急预案。
三是对于存在环境隐患的新建项目,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同时,一律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从环评审批把好“关口”。
四是加大排查环境隐患排查力度。定期对辖区内重点排污企业、矿产加工、医疗机构、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区域进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提高企业环境污染事故预防意识,强化内部管理,防止污染隐患发生。
五是开展环境应急实战演练。11月6日在阿拉山口市政府组织下,由中石油中亚油气管道新疆有限公司协同州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开展了中哈原油管道泄露处置应急演练,进一步锻炼应急队伍,积累了经验。
六是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在主要节庆期间生态环境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应急信息渠道畅通。
七是加强部门联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互通信息,分析研判有关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线索,形成合力,促进各方工作有序推进。
审核人:史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