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州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有力推进教育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加强顶层设计,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实施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绩效考核、资源配置、课程教学、“一体化”办学改革,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研究提出做好全州教育工作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出台22个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性文件,教育改革发展“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基本建立。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18.93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4.22%,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7.71亿元,同比增长1.16%,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5244元,同比增长1.38%。2022年博乐市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试点,投入3.95亿元新建第八小学、第二中学、第十中学3所学校,增加学位5000个。围绕31项指标列出攻坚清单,建立领导包联、定期调度等机制。对博乐市18所中小学过程性督查4次,下发督查反馈报告4期,开展政策解读5场次、座谈交流4场次、工作推进会3场次。目前,博乐市各项创建指标已达到验收标准。
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聚焦城乡、校际、群体差异和“择校热”“大班额”“大校额”等问题,全州成立11个教育集团,采用“紧密型”和“帮扶型”办学模式,捆绑带动22所薄弱学校,实现统一办学理念、统一招生分班、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校产使用、统一奖惩考核,持续扩大州域内优质学校资源覆盖面。实施学段“一体化”办学改革,学习借鉴湖北华师一附中等名校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办学经验,全州遴选6个试点,推行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段三衔接”办学模式。设立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4个教研基地校、40个名师工作室,建立“百人专家智库”。搭建州、县市、学校三级教研联动平台。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常态化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目前全州教师交流轮岗345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15.5%,其中骨干教师占比33%,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压减学校内设机构,规范教师工作量、交流轮岗管理,中小学、幼儿园内设机构由494个压减至300个,人员由928人压减至434人,压减率达到53.2%。清理抽借调教师289人,将530名不胜任教师转岗分流。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经历、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到基层任教。着力解决乡村教师“走读”现象,严格乡村学校课后托管“5+2”(每周5天、每天至少2个课时),落实乡村教师免费使用周转房。实施中小学、幼儿园绩效改革,把11所优质核心校和22所乡村学校进行捆绑量化考核,依据教师教学业绩和贡献上下浮动5000元发放绩效工资。依据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发放班主任津贴,按照考核等次30%上下浮动,分为520元、400元、280元三个档次,把班主任津贴总额的10%作为绩效,用于奖励优秀班主任。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成立州、县市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博州2021-2025年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方案》,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反复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为解决城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博乐市投入资金2042万元租、购、改6所幼儿园,新增1500个学位,今年3月陆续投入使用。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第一幼儿园试点实施学前幼儿全寄宿托管办学,310名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第一幼儿园全寄宿托管办学经验被推荐为全国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先进集体上报教育部。阿拉山口市、温泉县2022年6月高质量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典型经验在全疆推广。
审核人:路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