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托哈种畜场突出党建引领,紧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为民服务功能,扩大服务群众和开展活动那个的空间,聚焦议事协商、文化浸润、便民服务、党群活动,优化阵地布局功能,推动村级阵地聚人气、聚活动、聚民心,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法律服务夯实稳定“压舱石”。统筹司法所、警务室、综治中心、法律明白人职能作用,采取“定点式”、“流动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以百姓说事点为阵地,开展定期“坐诊”,做好接待来访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案件受理、办理等工作。同时主动走访农户送法,将工作战线前移,了解村民法律需求,积极主动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发挥人民调解员作用,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对症下药,精准治疗,让小矛盾不出家门、不出队口就能解决,实现了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调解矛盾纠纷
教育服务引领思想“风向标”。坚持有形有感有效做好文化浸润,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农牧民夜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等常态化开展“五史”和新疆历史宣传教育30余场次。以草根宣讲队为载体,走进田间地头、村队院落等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用群众熟悉的“包谷馕”式语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办“37°周末课堂”和暑期红领巾小课堂,解决务工家长后顾之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

文化服务奏响惠民“新乐章”。精心打造“石榴籽”工作室,以棋牌室,书画室、舞蹈室作为老年人主要阵地,提供下棋、书画、跳舞等多项休闲服务,引导村民传承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积极做好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保障服务工作,让“小阵地”也有“大课堂”,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周三健康义诊日”为老年人测血压、量体重,随时做好医疗服务保健工作。依托村级活动室、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等,定期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场次,让广大干部群众走进来,留下来,以接地气、有生气的服务助推基层阵地“活”起来。

书法能人姜传对手把手教孩子学书法,传承中华精髓
便民服务畅通群众“幸福路”。以民意为导向,制定简单易操作积分制度,打造积分超市,为职工提供积分兑换物品服务,将”志愿红“与积分挂钩,推行用积分兑换志愿服务,调动职工参与队级事务、落实《队规民约》积极性,使职工更具获得感,形成互学互比互促的良好氛围。积极打造“快递驿站”,提供快递寄收服务,做好”羊场人“电商服务,发展庭院经济,在方便群众网购商品的同时,也拓宽了呼和托种畜场的特色产业销售渠道,打通了邮件快递的“最后一公里”。

每周三集市日,志愿红为职工宣讲党的国家惠农政策
审核人:艾力·木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