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博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认真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切实筑牢动物防疫屏障,确保“真苗、真打、真有效”。
一、保证“真苗”。一是严把疫苗采购关。确保疫苗来源可靠,在疫苗采购环节严格把关疫苗生产企业资质认证,确保疫苗生产有证可查。2023年全州采购动物疫苗930余万头羽份,已经调拨基层动物疫苗500余万头羽份。二是严把疫苗储存、运输关。强化州、县、乡、村四级冷链系统建设,自治州配备疫苗专用冷藏车,县、乡两级配备冰箱、冰柜,村村都有疫苗箱。为保障疫苗管理使用规范,全州重大及常规疫苗采取按需调拨,冷链配送。三是严把技术操作关。专门组成春防指导组,依据无纸化防疫平台数据,直赴养殖场(户)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疫苗出入库管理、疫苗回温、空瓶回收、无纸化系统录入等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并对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书面反馈。
二、保证“真打”。一是强化村级防疫员技术培训。2月上旬,采取集中轮训和送课下乡的方式,分县(市)举办动物防疫培训班,对全州252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137名乡村兽医进行全覆盖培训,重点讲解疫苗开启稀释后的保存方法、使用时间、注射前消毒、注射部位、注射剂量等技术要领、操作方法和免疫程序,全面提升防疫人员技术水平。二是强化防疫物资保障。采购20余种防疫物资,为3个县(市)累计发放医用防护服4500套、鞋套4200套、汉克斯连续注射器300把、消毒药品4种750瓶,大型消毒机12台,小型喷雾器21台、扑杀器6台。三是规范免疫程序。要求防疫信息规范及时上传无纸化防疫平台,信息要清楚、准确,做到可追溯。四是加大表彰力度。筹资16.5万元,表彰了3个动物防疫工作先进集体(3个乡镇场)、10名优秀村级动物防疫员,培养村级防疫员技术过硬、信心足、责任心强,把免疫工作做扎实。
三、保证“真有效”。一是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考核机制。将其纳入食品安全、政府质量考核指标;认真梳理动物防疫任务清单,建立州、县、乡三级“分片包干”防疫责任机制,采取日调度周通报等措施,督促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工作不缺位、不漏项。截至目前,下达免疫进度周通报10次,赴县(市)、乡(镇、场)检查指导23次。二是开展疫苗免疫效果跟踪监测。集中免疫后,强化疫苗免疫效果跟踪监测,落实完善效果评价,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区域查明原因并要求限期补免整改,跟踪监测,直至抗体达标,使易感动物常年处于有效的抗体保护之下,筑牢免疫屏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审核人:蔡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