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博州民政局大力实施“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服务提升工程”,着力构建社会组织有序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机制,围绕推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抓实“三个引领”,把牢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政治方向。社会组织面大量广,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十分重要。博州民政局突出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孵化、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夯实组织基础、完善规章制度、搭建有效平台,实现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全面规范引导,确保发展方向不偏。一是抓实“组织引领”。州级层面的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负责社会组织的统筹谋划、宏观指导、协调推进和任务落实;县市层面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兜底管理。目前,全州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均已达到100%。二是抓实“制度引领”。对所有注册登记和备案的社会组织,建立等级评估机制,引入专业第三方,定期对登记的社会组织进行量化考核,激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建立任职准入、约谈提醒、从业禁止等制度和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制度,确保遵纪守法、扎实履职。定期开展社会组织清查,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发现问题立即取消相关优惠政策,用严格的日常管理倒逼社会组织规范健康运行,确保将所有社会组织纳入组织视野,实现全面有效监管。三是抓实“平台引领”。为解决社会组织注册程序繁琐、办公无场所、发展缺扶持等问题,投资5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建设300多平方米的州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打造集申报、审批、备案、培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免费为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培训、信息共享、创业扶持等服务,变以往社会组织星罗棋布分散管理为集中统一规范管理,以“保姆式”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既加强了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又解决了社会组织自身发展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强化“三项保障”,增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博州民政局着眼解决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强化经费、人员、政策三项保障,确保了社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参与社区治理。一是强化经费保障。两新工委率先设立社会组织党建专项经费,对已成立党组织并正常运转的社会组织每年给予5000元的党建经费。二是强化人员保障。选优配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优先从社会组织负责人或管理层党员中选拔;没有合适人选的,从党务人才库中择优选派。对没有成立党组织的,由主管部门或联系单位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每个组织都“有人管事”。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融入社区治理,降低准入门槛,对在社区开展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零资金注册”;制定社区治理主体“责任清单”,厘清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社会组织责任和服务范围,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造条件。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6个,将社区活动场所、教育培训等资源向社会组织开放,使社会组织成为社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
三、健全“三化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实质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博州民政局着眼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精准度和服务有效性,创新建立精准化对接、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带动“三化工作法”,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效,以丰富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满意。截至目前,通过乡镇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孵化培育,已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和睦、助老扶残、文艺演出、扶贫助困、卫生清理等志愿者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围绕抗击疫情、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次,切实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提供了支持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自成立以来,开展各类服务咨询300余次,协助35家社会组织规范机构管理、开展各项业务等。通过召开社会组织联席会议,邀请58家社会组织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发展。孵化基地不仅加深了全州社会组织对孵化基地的培育、发展、服务的认识,也为各社会组织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审核人:布仁巴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