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自治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部署安排,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两手抓,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企业复工复产强力推进,生产生活保障有力,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有序运行,全州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快速复苏
经自治区统计局统计统一核算反馈,一季度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71.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较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增速3.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同比下降2.0%,影响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6.73亿元,同比下降16.7%,影响GDP增长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52.2亿元,同比增长11.7%,拉动GDP增长7.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4.1:23.3:72.6。自治州一季度经济运行下降幅度低于全国和自治区,总体受疫情影响程度低于预期。自治州经济稳中加快的良好势头没有变,推动实现高质量基础上的较快发展,博州依然有较大潜力。
㈠农业生产全面展开,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今年种植业继续按照“稳粮、优棉、兴特色”的思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预计总播种面积267.76万亩,其中:小麦面积10.5万亩、玉米面积60万亩、棉花面积144万亩,其他作物面积53.26万亩。2019年底种植冬麦4.35万亩,目前长势总体较好。
一季度,全州牲畜存栏132.88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长1.3%,家禽存栏149.98万羽,较上年同期增长0.3%;牲畜出栏20.27万(头只),较上年同期下降3.9%,家禽出栏85.1万羽,较上年同期下降1.9%。全州肉类总产量6346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7%,奶类产量4429吨,较上年同期增长3.1%,禽蛋产量2931吨,较上年同期增长0.8%。
㈡工业全面复工复产,增长速度止降转升。自治州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家,其中季节性企业27家,应复工企业81家,已全部恢复生产,生产企业较2月底增加25家,企业返岗人员5711人,返岗率99%。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11.9%,较1-2月提升29.3%个百分点,实现快速反弹。其中,博乐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64亿元,同比增长11.4%;阿拉山口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1.2%;精河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5.5%;温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0.12亿元,同比增长3.8%。
重点行业继续保持增长。1-3月,16个行业中11个行业实现增长,较1-2月增加8个。博圣酒业为供应疫情消毒酒精持续开工生产带动酒精制造业增长10%;风力、太阳能发电企业限电率降低,带动电力生产企业持续增长16%;以石灰石开采为主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在上年低基数基础上实现增长1.6倍;以挂面、食盐、饲料加工为主的食品制造业在阿拉山口金沙河面业等企业带动下实现增长7.5%;在阿拉山口市5家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带动下,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实现增长12.6%;在天博辰业等企业引领下,以水泥、石灰石制造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发电3.26亿千瓦时,增长33.6%,鲜、冷藏肉636吨,增长19.6%,食用盐7616吨,增长10.1%,发酵酒精1.7万千升,增长1%,棉纱1.17万吨,增长7.2%。
㈢投资项目陆续开工,投资额快速增长。一季度自治州地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29亿元,同比增长1.55倍。其中,博乐市完成投资1.53亿元,同比增长1.6倍;阿拉山口市1.16亿元,同比增长35.6%;精河县1.13亿元,同比增长82.4%;温泉县1.47亿元,同比增长69.8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53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10%,主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二产业完成投资0.73亿元,同比下降28.6%,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3.7%,全部为工业投资项目,分布在农副食品加工、纺织、化学制品制造、电力等行业;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2.8倍,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6.3%,分布在交通运输、房地产、水利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卫生等行业。
民间投资快速复苏。一季度,博州民间投资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81.9%,占投资总额的25.5%,主要受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拉动。
——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一季度,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2.3倍。主要拉动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0.68亿元,占基础设施行业投资的31.8%,同比增长18.4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34亿元,占基础设施行业投资的62.6%,同比增长7.0倍。一批水利项目施工进度尽快,温泉县2019年高效节水项目、博乐市南城中水调节池建设项目、温泉县北线三个乡镇场饮水型氟超标防治工程等三个项目一季度投资均超过3000万元,温泉县生态保护及中水利用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34万元。
民生投资快速提升。一季度,博州民生投资累计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3.6倍。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5.2倍,教育业完成投资0.16亿元,同比增长73.4%,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完成投资0.23亿元,同比增长2.7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0.07亿元,同比增长3.8倍。博乐市青山景区基础配套项目完成投资1068万元,精河县2019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30万元,温泉县科技馆博物馆地热管规划馆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37万元。
工业投资下降。一季度,工业领域完成投资7261万元,同比下降28.1%,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投资者推迟项目建设。但同时也有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进度较快。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40万吨面粉及20万吨挂面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2200万元,阿拉山口活畜屠宰加工项目完成投资900万元,宜尔泰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3680万米医用纱布项目完成投资737万元。
㈣内贸市场逐步恢复,外贸市场逆势增长。自治州党委、政府着眼国计民生和全年工作,科学统筹、缜密部署、精准施策,提前发放4月份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退休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以及2019年绩效工资,提振消费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复苏。一季度自治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8亿元,同比下降29.6%。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企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7亿元,同比下降8%,较1-2月份降幅收窄26.7个百分点。
消费商品增长类别增多,市场逐步复苏。从限额以上零售商品类值情况看,在已有的14个行业类别中,粮油、食品类增长9.1%、烟酒类增长30.4%、日用品类增长24.1%、中西药品类增长14.1%、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6倍。较1-2月只有粮油食品类、烟酒类、中西药品类增长三大类商品实现了消费商品的种类、消费商品的数量双增长。
零售额比重大的商品降幅进一步收窄。占商品零售额比重靠前的石油及制品类(所占比重为32.7%)、汽车类(所占比重为22.5%)同比分别下降18.5%(较1-2月收窄跌幅0.4个百分点)、18.1%(较1-2月收窄跌幅18.3个百分点)。
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粮油、食品类消费有升有降。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0.6%。水产品类同比增长22.2%,蔬菜类同比增长20.9%。而粮油类同比下降35.7%、干鲜果品类同比下降37.4%。
住宿餐饮业缓慢复苏。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217.9万元,同比下降5%,实现餐费收入639.5万元,同比基本持平。餐饮业实现370.6万元,同比下降22.7%。从数据情况看,疫情影响仍将持续,住宿餐饮业迎来全面复苏还需时日。
一季度全州实现属地进出口贸易额7.68亿美元,同比增长53.6%。其中,进口贸易额6.99亿美元,同比增长67%,出口贸易额0.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4.4%。进口保持平稳增长,出口暂时呈下滑态势。其中,阿拉山口市进出口贸易额6.97亿美元,增长43.7%,占全州贸易额的90.8%。
㈤财政收入止降转升,支出保障有力。一季度,自治州地方财政收入5.74亿元,同比下降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4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较1-2月提升11.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38亿元,下降15.3%,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96亿元,增长28%,增长提高17.1个百分点。基金预算收入0.39亿元,同比下降72.9%。
地方财政支出33亿元,同比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76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较1-2月大幅提高46.5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健康支出2.82亿元,增长1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1亿元,增长66%,交通运输支出2.56亿元,增长2.7倍。基金预算支出5.24亿元,同比下降39.7%。
㈥金融存贷款余额增速回升,住户存贷款保持稳定增长。伴随着自治州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加速,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博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金融惠企政策,千方百计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博乐农商银行快速推出“复工贷”业务。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实现增长,助力自治州经济加快恢复。
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2.3亿元,同比增长8.9%,较2月末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218.4亿元,增长13.6%,非金融企业存款63亿元,下降12.4%。人民币贷款余额291.1亿元,增长1.3%,较2月末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101.8亿元,增长9.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89.3亿元,下降2.7%。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国民经济行业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下降幅度较大,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工业经济维持在快速增长区间难度较大。工业企业的市场供求关系不稳定,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受疫情影响还将有一个较长时期,增长的后续支撑力不足。一季度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35亿元,同比下降3.1%,产品销售率86.3%,较上年同期降低13.2个百分点。短期应急刺激政策作用在较短的时期发挥后,受市场需求影响,作用将逐步衰退。存量企业生产后劲不足,上年新升规企业发力不够,新招商落地企业数量有限。
投资结构较为单一。一季度完成投资额5.29亿元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0.53亿元、0.73亿元、4.03亿元,比重为10%:13.7%:76.3%,投资集中于交通道路、水利环境、教育卫生等少数公共领域,国有投资3.8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2.9%,较上年上升了10.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1.43亿元,占投资额的27.1%,比重下降10.9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行业降幅较大。1-3月,全州公路运输客运量同比下降63.9%,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63.4%;货运量同比下降56.6%,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68%,下降幅度均较1-2月有所扩大,成为影响自治州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因素。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5%,影响自治州GDP增长2.2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行业稳定性不强。在口岸经济的带动下,批发业成为自治州重要支柱产业。一季度批发零售业虽呈逆势上升表现,只是口岸少数对外贸易企业的业务拉动,稳定性不高,如阿拉山口添马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阿拉山口地平线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商品销售额合计超10亿元,贡献率大于其余47家企业。国内疫情虽已经得到控制,但境外的疫情控制难以预期,对外贸易将受到严峻挑战,影响贸易这个支柱产业。
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行业需要时间恢复。在春节传统消费旺季,实施疫情防控导致住宿餐饮企业单位营业额和服务业收入减少。一季度,住宿业营业额2018万元,下降5.9%,餐饮业营业额9389万元,下降18.7%。如州宾馆营业额下降超两成。3月以来餐饮、市场零售全面恢复营业,迎来恢复性增长,但前期的损失需要逐步挽回,销售额、营业收入降幅需要一定时间收窄和恢复增长。
营利性服务业增长难度加大。以供应链管理(产供销网络一体化)、保安、旅游、资产管理服务(股权投资等)等为主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降低。如全州规模较大的3家保安服务公司前两月收入下降超四成。美容美发、修理、家政服务、广告等营利性服务业九成以上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今年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有较大的难度。
非营利性服务业拉动力不足。以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为主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在我州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3月份提前发放工资、绩效、养老金仅在拉动一季度GDP增长起到作用,二季度将回到正常水平,下半年工资总额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个位数,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二季度要围绕年度既定目标任务,加快督促企业在做好安全防控的条件下复工达产,强化稳增长各项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强化调度促协调。按照既定安排,依据挂图作战进度,强化调度。要持续推动企业复工达产,进一步提高开工率、达产率。要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各有关部门围绕经济指标增速、目标任务,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对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前抓好统筹调度,及时补齐短板。重点抓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商品房销售、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指标调度,掌握关键时间点,做到精准研判,进一步提高对GDP保持稳定增长的有效支撑。
㈡督导投资促拉动。要扎实做好全年重点项目的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审批衔接。前期工作要在产业项目上狠下功夫,尤其要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要用足用好政府可用资金,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强化政府资金对投资的“撬动”作用,确保每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促进全州投资较快增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积极推进签约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扩大市场准入,为投资可持续增长注入后劲和活力。
㈢支持工业促增长。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一企一策、因行施策,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减少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围绕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加大主要产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控,继续引导棉纺织、石灰、石材企业复工达产,提高生产能力。要突出重点,认真部分行业产值下降原因,突出抓好主导行业和重点企业。对企业要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推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优势。
㈣服务商贸促流通。持续加大“四上”企业入库力度及对在库企业的指导工作,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协助企业实现新的营利增长点,同时挖掘可培育入库企业,特别是对收入接近上规入统的企业及大个体。积极谋划促进服务业加快复业的工作措施,尽快实现恢复性增长。抓好赛里木湖旅投、兆华供应链、金盾保安等重点服务行业,在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加以扶持。
㈤保障收入促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要靠拉动消费,特别是最终消费需求。通过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低保人员标准、养老保险标准和农民务工、种植、养殖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并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和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增强消费信心,使消费的潜在需求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现实能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形成投资、消费协调驱动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审稿:石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