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博州林草局深入贯彻“生态立州”战略,聚焦博河文化长廊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博河河谷林修复、办理防火道路涉林涉草手续等措施,积极推进博尔塔拉河生态改善。
一、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助力博尔塔拉河生态文化长廊建设。发挥温泉、博乐博尔塔拉河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覆盖博河生态文化长廊全域优势,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将生态文化长廊与国家湿地公园深度融合,国家湿地公园元素融入博河生态文化长廊规划领域。编制完成的《博州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所涉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已纳入国家、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盘中。一是抓政策投资导向。经不懈努力,博河生态文化长廊建设所涉林草方面投资,挤入新欧亚大陆桥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规划,拓展了生态文化长廊建设的投资渠道。二是抓顶层设计。将北方防沙带规划、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新欧亚大陆桥规划所涉项目内容纳入博河生态文化长廊重点规划——《博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项目库中。委托国家林规院编制的博州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天山森林草原综合治理)项目可研报告(2022-2025年),获批2022-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4.97亿元,今年到位资金1.53亿元。
二、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博河生态文化长廊建设投入
年内投入资金5780万元,实施博河河谷林退化林修复、补植补造、草地补播、生态管护和博州湿地展示馆、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开展博河河谷林修复。在现状调查基础上,针对因树龄老化、病虫危害等因素退化的博河两侧林木,采取块状、带状、单株择伐等方式清理,实施清林、修枝、涂白、补植补造等更新措施;聚焦生态环境增绿增效,开展人居环境见绿,将博河统筹纳入“城、路、河、田、村”五个布局,围绕博河河谷林,投入资金2080万元,分段完成河谷林修复,实施退化林修复提升3.2万亩,科学修复母亲河生态系统。
——实施护林防火设施建设项目。投资800万元,在温泉、博乐博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建设防火训练营1座、防火检查站8座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等。
——实施草原补播项目。聚焦博河生态系统改善,在博尔塔拉河河谷及周边区域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投入1500万元,完成人工种草3.6万亩、围栏45公里。
——实施博河生态景观提升工程。以生态修复为契机,营造混交林,截至目前,累计投入400万元,已完成补植补造、灌溉设施配套等320亩;栽植胸径8cm以上乔木1321株、冠幅≧1.5m灌木759株,进一步完善林分结构,增强博河生态系统稳定性,使博河作为母亲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打造全区湿地宣教示范基地。一是统筹到位中央专项资金494万元(艾比湖湿地展示馆建设项目200万元、新疆博乐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工程项目194万元、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程项目100万元),将博河河谷湿地+艾比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融入博州湿地展示馆,打造集湿地保护、实景体验、自然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宣教示范基地,让博河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寓教于乐的绿意空间。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完成。二是投资70万元,实施温泉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程项目,提升湿地宣教能力。
——提升博河湿地管护能力。一是投资106万元,加强博乐博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系统、科研监测系统建设。二是投入30万元,加强温泉博河国家湿地公园古树保护。三是投入300万元,用于湿地公园内森林草原管护及森林消防应急小分队支出。
三、紧盯重点工程,全面完成项目报批手续
为确保项目如期开工,根据制定的《博州林业和草原局落实<自治州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责任分解方案》,紧盯博河防火道路(二期)涉林涉草手续办理,提前介入防火道路(二期)选线设计方案,主动梳理防火道路(二期)项目前期手续11项,靠前跟进将其纳入湿地公园规划,简化林草审批程序。同时,积极与自治区林草局对接争取,邀请自治区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处、湿地处领导和专家,专程到实地对博河文化长廊11项防火道路(二期)项目进行勘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获自治区林草局批复。
审核人:张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