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博州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强化动态监测、稳岗就业、兜底保障方面持续用力,聚焦重点人群,精准落实帮扶措施,补齐短板、消除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
一、强化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聚焦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群体,坚持分类帮扶“一户一策”,用足用活产业就业、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社会帮扶等相关政策,同时继续落实“行业政策+干部结对+社会帮扶”帮扶机制,调整配齐帮扶干部,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强化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妥善处置、事后跟踪问效,进一步系牢防止返贫安全带。
二、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稳岗就业。坚持以业安人、以业增收,全面开展脱贫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调查,建立就业台账和培训台账,精准掌握就业状态、技能水平、就业需求,针对未就业劳动力通过入户走访、主题宣传、岗位援助等多种途径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活动,通过开展砌筑工、电焊工、中式面点、母婴护理等技能培训,18%的脱贫劳动力取得了职业资格证,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技能不断提升。按照“向企业和卫星工厂转移就业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一批、鼓励脱贫劳动力灵活自主就业一批”的思路,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强化点对点精准务工对接,转移到企业、卫星工厂等就业;在乡镇村队开发一部分保安、保洁、护理、环卫等公益性岗位,促进“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落实奖励政策鼓励村队劳务经纪人转移脱贫劳动力到劳务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点进行灵活就业,通过综合施策,目前博州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转移就业6583人,全部实现稳定就业。
三、不断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实施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和救助帮扶,广泛动员承担社会救助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各支基层力量和社会力量,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不断推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低保统筹发展,2022年度农村低保标准从不低于5600元/年提高至不低于5916元/年,将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补助水平在救助对象实际补助水平的基础上提高35元/月,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补助水平在救助对象补助水平的基础上提高58元/月,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审核人:刘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