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19年1月〕指出,渔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意见》还提出“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合理布局海水养殖,调整优化淡水养殖,稳定基本养殖水域,科学确定养殖容量和品种。”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成立于1954年,总面积2.72万km2,辖“两市”(博乐市、阿拉山口市)、“两县”(精河县、温泉县)、“五区”(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五台工业园区〈湖北工业园〉、金三角工业园区、精河工业园区)。博州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有“西部第一门户”之称,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纵贯全境,中哈输油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穿境而过,是两大交通动脉、两大口岸交汇处,312国道与219省道、精伊霍铁路与北疆铁路乌精复线在博州交汇。阿拉山口口岸是集铁路、公路、航空、输油管道四种运输方式兼有的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一类口岸,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往欧洲最便捷、最稳定的大通道。博州生态环境优良,境内的赛里木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艾比湖是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由于长期注重资源和生态保护,博州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旅游业发展潜力。
博州渔业作为博州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同时正处在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水产养殖业转变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重任、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新政发〔2011〕40号)》提出:北疆渔业产业带以阿勒泰、伊犁、博尔塔拉、乌昌地区等为重点,发展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建设北疆水域渔业产业带。博尔塔拉渔业产业区依托赛里木湖天然冷水资源,以白鲑属鱼类为主养品种,扩大高白鲑、凹目白鲑等鱼类的养殖规模。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建设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需求及渔民致富协调发展的和谐渔业,必须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把发展渔业与追求经济效益、注重生态平衡、实现渔民致富相结合,把渔业发展速度、规模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推动博州由水产业大州向水产养殖业强州转变。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于2020年由博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规划》编制小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和博州农业农村局共同组成。编制小组实地调查博州宜渔滩涂水域资源和水产业发展情况,全面掌握博州渔业一手资料之后,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掘博州滩涂水域资源及水生生物资源的潜力,在充分发挥博州地缘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初稿。博州农业农村局于2021年4月30日组织行内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此规划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博州各(市)县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二节编制依据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依据以下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编制完成。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二、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2.《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
6.《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7.《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8.《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9.《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10.《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11.《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三、地方法规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四、规范性文件
1.农业部发布我国渔业科技发展纲领性文件《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2.《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2〕35号)
3.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19年1月〕
4.《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2月〕
5.《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国渔发﹝2016﹞1号)
6.《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8.《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10.《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五、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3.《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
4.《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
六、其他
1.《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
2.《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
第三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针对博州渔业具体情况进行编制,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年为2025年,长远期规划年为2030年。
二、规划目标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依托博州丰富的水资源、渔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在科学评价水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以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尊重历史、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现以下目标:
(一)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稳定水产养殖面积,保障养殖生产空间,保障渔民正常生产,到2030年,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养殖监管体系健全,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二)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宜渔水域滩涂资源、提高水域滩涂的利用率,努力实现水产养殖生态化、生产高效化、品种优良化、经营多元化、达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发展目标,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三)科学规范渔业生产,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特色渔业,通过创建水产知名品牌、发展设施化、工程化渔业、盐碱地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现代渔业模式,加快博州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重点任务
依照农业部发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在科学评价博州水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以及各类渔业功能区,严格按照“三区”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渔业滩涂水域,稳定水产养殖面积,规范渔业生产经营过程,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安全。
实施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以绿色养殖技术示范带动养殖区、养殖户的产业化模式的格局。重点抓好新疆裸重唇鱼、准噶尔雅罗鱼等土著鱼类水产原种、良种增殖繁育、推广绿色养殖技术模式、严格监管水生外来物种养殖;推进名优水产品增养殖基地和赛里木湖水产品品牌建设;完善渔政执法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水产品加工流通和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一)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
坚持渔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渔业生产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生态、物种保护区,保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1)进一步健全艾比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作机制,对准噶尔雅罗鱼、小眼须鳅、新疆高原鳅、小体高原鳅等艾比湖特有鱼类进行原栖息地保护,尽早建立增殖救护中心;(2)强化博州四河渔业资源增殖工作,逐步建立鱼类人工增殖基地,做到鱼类自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相结合,使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稳步增长,建立新疆裸重唇鱼繁殖保护中心。
(二)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渔业体系建设,保障渔业健康有序发展
1.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优质充足的水产原、良种是保证渔业生产整体素质与效益提高的关键。博州丰富的水资源为渔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积极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水产原良种繁育基地,以满足全地区渔业发展的需要。
2.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以名特优水产品增殖为主要内容的大中水域移植增殖基地。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逐步使各类水面实现稳产、高产、高效,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建立池塘和小水面名特优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市场欢迎的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精河县大河沿子、阿合其农场充分利用现有的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础和规模优势,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使全州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走上一条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3.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博州渔业水域面积大、无污染的优势,以大中型水域为基地,发展有机绿色名牌产品。各水产企业要做好水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绿色水产品的认证工作。要加强有机绿色水产品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在饲料、药品、产品质量、包装贮运等方面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到2025年,力争使博州大中型水域的水产品都取得绿色产品标志,创立具有新疆特色的绿色名牌产品。
4.渔业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渔业执法体系:加强主要渔业县(市)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渔业执法手段、执法效率和水平。
完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开展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提高渔民的科技水平。
培植水产品加工流通体系:通过招商引资等各种途径,促进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形成,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发展水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壮大带动养殖生产发展的龙头企业。
建设渔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以资源信息、管理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库和网络平台,为渔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信息,为生产和经营提供服务。
(三)加强对渔业的深层次开发,努力增加渔民收入
1.积极开发利用水利渔业资源
水利大发展为水利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目前对水库的开发、利用还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效益,尤其是水利渔业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水利渔业的发展壮大将成为博州渔业增产、增效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促进池塘养殖品种结构调整
要逐步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在保证大宗水产品生产的同时,发展加州鲈、罗非鱼、乌鳢、欧鲶、鳜鱼、梭鲈、斑点叉尾鮰以及虾、蟹、鲟鱼、鲑鳟鱼类的养殖,提高名优产品比例,抓好对现有池塘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单产和效益,增加发展后劲。
3.积极鼓励和支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博州具有旅游资源的各类渔业水域,在强化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与渔业有机结合的观光、旅游业,城郊地区发展集养殖、旅游、餐饮、垂钓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同时,渔业部门要加强社会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通过制定规范化管理办法等措施,促进休闲渔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第四节基本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保护措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博州丰富的渔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水产养殖的方针政策为指针,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大力实施科技兴渔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鱼类种质资源,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两确保、两促进”的渔业发展目标,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渔业。重点做好博州冷水资源和赛里木湖冷水性鱼类品牌建设,促进湖库增养殖、池塘养殖和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逐步健全渔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以观念更新带动科技和机制创新,发展具有博州特色的渔业经济。
根据博州渔业现状及特点,按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妥善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二、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科学布局、分类施策,坚持“一水一策”。在巩固和保持传统养殖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生态养殖模式,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
三、突出重点的原则
围绕重点项目、优良品种,集中扶持,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覆盖率,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四、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
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和项目,逐步取代单纯数量型、人力消耗型、资源消耗型生产,促进水产养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五、提高质量的原则
挖掘养殖潜力,提高先进设施、设备利用率和养殖技术,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生态养殖。
六、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市场观念的原则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养殖生产者的市场主体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域滩涂养殖布局,做到布局合理,优先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具有竞争优势的养殖品种比例,扩大疆内外市场的同时,继续关注和开拓国际市场。
第五节规划范围
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本规划范围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区域内的所有水库、河流、溪流、泉水、湖泊、池塘、坑塘、工厂化养殖车间。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4年,古有“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清代诗人洪亮吉语)之美誉。“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汉语意为“青色的草原”。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北部和西部以阿拉套山和别珍套山西段山脊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372 km。全州地域东西长315km,南北宽125km,总面积2.7万km2,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的1.7%,辖“两市”(博乐市、阿拉山口市)、“两县”(精河县、温泉县)、“五区”(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五台工业园区〈湖北工业园〉、金三角工业园区、精河工业园区)。有21个乡镇场,253个村队,境内驻有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及其所属11个团场。博乐市为州府所在地,全州有蒙、汉、维、哈、回等35个民族近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
二、地质地貌
博州西、南、北三面环山,东部为艾比湖盆地,中间为谷地平原。西、南部是北天山西段,北西-南东走向,自西向东依次为别珍套山、察汗乌逊山、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和汗孜尕山。西、北部是天山山系的最北分支阿拉套山。这些山脉的最高山脊线基本上就是定义流域的山区边缘线,即流域与外界的山区分水线。山脊线海拔南部较高,平均在3500m以上;北部较低,为3000m左右。最高峰萨尔坎套山海拔为4451m,位于阿拉套山西部。
博州海拔1200~2400m为中山带,基本为牧区草原;海拔2400~2800m的区域生长着亚高山草甸植被;海拔2800~3500m是高山草甸植被的覆盖区域;海拔3500m以上为高山寒漠和永久积雪及冰川。山区为径流产汇区,两河流域水资源基本上为山区资源。山区地貌对水资源的形成影响很大。
博州地貌除两侧山地外,还有博尔塔拉谷地和艾比湖盆地两大地貌单元。博尔塔拉谷地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博河中游的冲积阶地组成,海拔自西部的2000m以上,渐次下降到东部的300m以下,由干旱草原经荒漠草原逐步过渡到荒漠,中间分布着部分农田。博河中游冲积阶地以北侧较为发育,地形开阔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是理想的农业灌溉区。
博州三大地貌单元根据成因又可分为褶皱断块山地、块状隆起山地、低山丘陵、冰水台地、山前洪积平原、坡积-洪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等八种地貌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流域的气候、生物、土壤和水等自然资源的垂直与水平分布规律。
博州山体走向、水系分布和地貌特征,均受地质基础和构造运动的控制及影响。加里东运动使婆罗克努山复背斜发生褶皱,华力西运动结束了地槽发育过程,并相继隆起。此后,经过中生代与早第三纪漫长的剥蚀时期,形成被夷平的准平原。第三纪末和第四期初的喜马拉雅运动使被夷平的北天山再度断块隆起,成为高峻的山脉。两河流域的向心水系受地形和构造运动的控制,由周围山地汇入艾比湖,成为准噶尔内陆水系的一部分。
博州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出露的地层有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新生界第三系,还有加里东、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分布,其中以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出露较全,分布较广。古生界地层,构成各大褶皱山脉主体,第三系则沿主体的山脉前缘,成断续的带状分布,造成前山构造。博尔塔拉断凹、赛里木湖断凹、四台断凹、精河凹陷是广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区。海西宁褶皱带位于艾比湖东北,西以阿拉套山口断裂,西北天山褶皱带为界,南沿玛依拉山山麓边缘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的隐伏断裂与准噶尔地块隔开,为许多背斜、向斜构造组成,地层均遭变质作用,生成各种片岩。别珍套山东褶皱带,位于博尔塔拉河上游右岸温泉南侧,北与温泉大断裂与博尔塔拉断凹、阿拉套山复向斜为界,岩层遭受强烈复杂的区域变质作用,生成结晶片岩、片麻岩和大理岩。北天山海西宁褶皱带,由赛里木湖向西至国境线,向东至精河黑山头,南依婆罗科努复背向斜,还包括阿拉套山复背斜,其地层为灰岩、花岗岩等组成。
三、水域滩涂类型与面积
博州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46条,山泉52处,平原泉群17处,大小湖泊5个。水资源总量34.0亿m³,地表水资源量32.2亿m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95亿m³(可开采量4.5亿m³)可直接或通过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18.02亿m³,占水资源总量的75.4%,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地表水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但时空分布不均,4~8月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74%以上。建成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8111万m³。
(一)湖泊冰川
博州共有大小湖泊5个,面积在400km2以上的湖泊有艾比湖、赛里木湖。艾比湖现有面积为637km2,赛里木湖面积为453km2,它们在全疆众多的湖泊中各占据第四、第五位,赛里木湖还被列入我国主要湖泊。两湖总面积为1090km2,占全疆湖泊面积5504.5km2的19.80%。博州湖泊情况统计见表1。
表1博州湖泊情况统计表
序号 |
名称 |
地理位置 |
所属县(市) |
面积(km2) |
湖面高程(m) |
水型 |
北纬 |
东经 |
1 |
艾比湖 |
44°54′~45°09′ |
82°35′~83°10′ |
博乐、精河、阿拉山口 |
637 |
196 |
盐 |
2 |
赛里木湖 |
44°30′~44°42′ |
81°05′~81°15′ |
博乐 |
453 |
2073 |
咸 |
3 |
大海子 |
44°24′ |
83°20′ |
精河 |
0.09 |
2500 |
|
4 |
小海子 |
44°23′ |
83°11′ |
精河 |
0.05 |
1800 |
|
5 |
沙哈龙尔 |
44°24′ |
83°21′ |
精河 |
0.05 |
2500 |
|
1.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又名三台海子,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系博罗霍洛山脉的最西端,即东经81°05′~81°15′、北纬44°30′~44°42′,是新疆最大的高山冷水性湖泊,湖面海拔2073m。四周为高山环绕,形成一个封闭的山间盆地,集水面积为1408km2,湖面为一个不规则的菱形,东西长约30km,南北宽约27km,周长90km,湖泊面积453km2,总蓄水量约210×108m3。东为松木契克山,西为沙里切库山,南为科左琴山和伊犁谷地相隔,北为汗孜尕山与博尔塔拉河流域相邻。赛里木湖大约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约7千万年),当时天山山脉的地壳发生了剧烈的褶皱和断裂,有的地方急剧上升,有的地方陡然下落,经过多次的运动,终于形成了天山山脉现在的面貌。赛里木湖就是在此间陷落积水而形成的地堑湖。赛里木湖四周高山冰川积雪带海拔3000m以上,中低山森林带海拔2150~2800m,分布在湖的南北,湖东部山地为基岩裸露山地,海拔2130~2400m及以下为滨湖地带,现为广阔草原。湖滨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炊烟袅袅,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夏牧场。湖周人口稀少,无工矿企业,无灌溉耕地,牧民、牧畜、过往车辆、旅游者对湖区影响较小,因而赛里木湖自然生态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湖北、南岸最大坡降7.5%,东岸湖底坡降1.5%,西部0.9%,中部广大地段比较平缓。湖底底质为:湖中心底部没有淤泥,主要是石灰质的胶状物和石英质的沙粒,沙尔巴托斯和海西浅滩有泥沙层,这主要是山坡泥土长期被雨水冲刷流入湖滩沉积而成,其余大部分地带为砂石或石底。
2.艾比湖
艾比湖又名哈齐湖,位于东经82°35′~83°10′、北纬44°54′~45°09′,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城的西北,西接博乐市,东和北紧邻塔城地区的乌苏县和托里县,西北为阿拉山口,与原苏联交界,是我国通往中亚的主要走廊。水域面积常年在637km2左右。艾比湖湿地面积5500km2,包括艾比湖水域面积、甘家湖梭梭自然保护区和湖滨湿地系统。艾比湖是博河流域和精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区和地表径流的终点。
艾比湖盆地由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冲积-湖积平原组成,从属于准噶尔盆地。艾比湖位于其盆地北端,海拔196m,是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的汇水中心。
艾比湖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后,与原苏联境内的阿拉库里湖、扎拉纳什库湖同属于一个断裂构造带上的陷落湖。据地质部门的资料记载,2万5千年前的第四纪晚更新世时期,水域面积曾达3600km2,水深40m,为水质良好的淡水湖,后来由于冰期结束,气候转暖,进入湖中的水量逐渐减少,而蒸发量增大,湖面开始萎缩,湖水容积减少,矿化度越来越高,至50年代湖面仅有1070 km2,矿化度达87.2g/L,成为一个平均水深不足3m的咸水湖。随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及大面积的开荒造田,艾比湖主要水源的奎屯河水系基本断流,博乐河、精河等水系的入湖量也大幅度减少。
艾比湖地区为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就全疆而言,仅次于吐鲁番盆地。艾比湖三面环山,湖之西北为巴尔鲁克山和阿尔泰山,南临科左尔琴山和婆罗科努山,东为奎屯河下游的湖(冲)积平原。目前艾比湖的面积为637km2
(二)河系
博州地貌为山区、博尔塔拉谷地、精河盆地、精河东部山前平原、湖泊五大地貌单元。其中山区地貌的特征为海拔1200~2400m的中山带,植被发育良好,覆盖度大。海拔1500m以上森林茂盛,主要是天山云杉,为博州的夏牧场;海拔2400~2800m生长着亚高山草甸植被;海拔2800~3500m生长着高山草甸植被;海拔3500m以上为高山寒漠、永久积雪、冰川的堆积区。因高山阻挡,来自北冰洋潮湿气团在此形成降水,成为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水资源的形成区。
1.博尔塔拉河河系
博尔塔拉谷地地貌特征为受南北别珍套山和阿拉套山两侧又大又深断裂带控制,断裂夹持区为沉陷带,断陷带两侧为基岩山地。由南北两侧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博尔塔拉河中游的冲击阶地、漫滩组成了谷地。海拔高度自西部的2000m以上,渐次下降到东部的400m以下,由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逐步过渡到荒漠,其中有部分农田。在谷地博尔塔拉河北侧的冲积阶地较为发育,地形开阔平坦,土层较厚,质地适中,是博尔塔拉河中游最重要的农业区。
(1)博尔塔拉河
发源于别珍套山和阿拉套山汇合处的洪别林达坂,流域面积约11367km2,河长252km,东西流向,南岸有沃托格赛尔河、大河沿子河,北岸有哈拉吐鲁克河汇入,流经温泉、博乐二县(市),注入艾比湖。
博河水文地质情况复杂,上游牙马塔木,中游昆得仑及下游胡屯地区共有三个渗潜段,径流通过这些渗潜段时大量入渗形成河道断流,除洪水期外径流基本消失。由于博河本身的调节作用,以及南北两岸山沟水以潜流形式补给,使博河主干具有独特的径流变化规律,即博河具有泉水河流的特点。径流以冰雪水、降雨、地下水混合补给,温泉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3.113×108m3,博乐站多年平均径流量4.713×108m3,年径流变化比较稳定,变差系数Cv值温泉站为0.09,博乐站为0.13。博乐站年内分配均匀,冬闲水(12~2月)占35.3%,春灌期(3~5月)占25.3%,夏灌期占15.8%,秋灌期(9~11月)占23.6%。
(2)沃托格赛尔河
发源于别珍套山没吾斯达坂,流域面积1000km2,全长101km,西南-东北流向,由阿克亚尔注入博尔塔拉河,径流以冰雪水、降雨、泉水补给。阿合奇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6×108m3。年径流量变化比较稳定,变差系数CV值为0.19。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与分配和精河站相似。
(3)大河沿子河
发源于科古尔琴山和库苏木且克山交接处,流域面积1820km2,在卡拉齐克山口以上系东西流向,出山口后取南北流向,全长107km,在新塔拉附近汇入博尔塔拉河。由于科古尔琴山、库苏木且克山山势较低,没有冰川及永久积雪,季节雪储量又少,故其流域面积大于精河,水量却不足精河的三分之一。径流以季节雪水、降水、地下水补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60×108m3(上游三台站为1.160×108m3)。年径流变化较大,变差系数CV值为0.19。年内分配为冬闲水占15.8%,春灌期占24.3%,夏灌期占38.5%,秋灌期占21.4%。
(4)阿沙勒阿乌孜河
主流发源于科古尔琴山,东支流发源于婆罗科努山。产流于伊犁地区境内,汇合后进入博州,南北流向,出山口后散失于冲积-洪积扇,没有河口。山口以上河长55km,集水面积62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08×108m3。年径流变化稳定,变差系数CV值为0.12。径流年内分配为冬闲水占16.6%,春灌期占25.3%,夏灌期占37.2%,秋灌期为20.9%。
(5)哈拉吐鲁克河
博河北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阿拉套山南坡,南北流向。洪水期可注入博河,其余时间除引水灌溉外,水量散失于冲积-洪积扇,河床坡降为16.7‰~33.3‰,是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为229km2。河长54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94×108m3,年径流量变化比较稳定,变差系数CV值为0.14,径流年内分配与精河相似。
(6)保尔德苏河
该河是博河北岸较大支流,发源于阿拉套山南坡,南北流向。水量散失于冲积-洪积扇。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342km2,河长42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8036×108m3,变差系数CV值为0.13,与哈拉吐鲁克河相邻,年内分配相似。
(7)山溪水
博河水系有山溪水40条,这些山溪水一般长15~40km,集水面积70~200km2,坡陡流急,平时水量很小,逢降雨水量猛增,陡涨陡落,是典型的山溪性小河沟。出山口后水量均消失于冲积-洪积扇,以潜流形式补给河流或平原泉群。
(8)平原泉群
由于阿拉套山前第三纪隆起的低山带以温泉县城北向东延伸到乌拉斯台沟消失,又从牙孜木图东约15km处开始隆起直至艾比湖,这个隆起带起着阻水作用,使地下水不能潜入下游。因此从乌拉斯台沟-阿拉沟之间约50km,没有第三纪隆起带,地下水畅通无阻地流向下游,一部分由河谷补给博河,一部分以泉水形态出现于博乐市小营盘、青得里、乌图布拉格、84团等地共12个泉群。年径流量1.440×108m3,径流以冲积-洪积扇-带河床渗漏、灌溉回归水等补给。
2.精河河系(含山溪至东边与塔城地区接壤的托托河)
精河盆地地貌特征为一向艾比湖方向开口的盆地,由精河黑山头、博乐火车站西北部山头及艾比湖将其与东部平原明显隔开。盆地为沉降构成,第四系厚度较大。南部山前精河至大河沿子河为冲积扇连接而成的宽阔山前倾斜平原,松散层厚达近千米,是流域重要的灌溉绿洲。精河盆地由山前冲积-冲积平原和冲积-湖积平原组成,从属于准噶尔盆地。艾比湖位于其盆地的北端,海拔高度189m,是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的汇水中心。
(1)精河
发源于婆罗科努山北坡,流域面积2150km2。全长114km,由南而北注入艾比湖,径流组成为冰雪水、降雨、地下水,精河山口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723×108m3。年径流量变化比较稳定,变差系数CV值为0.12。径流年内变化的特点是6~8月为洪水期,占年总量的63.7%,灌溉季节3~11月占年总量的93.1%,冬闲水只有6.9%。
(2)托托河
产流于博州地区境内,水资源利用区在博州精河县东端。河长比阿沙勒阿乌孜河更短,出山后无明显河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0.7807×108m3。
(3)山溪水
山溪水共9条,一般长15~40km,集水面积70~200km2,出山口后水量均消失于冲积-洪积扇,以潜流形式补给河流或平原泉群
(三)水库
博州共有水库7座,总库容8111万m³,其中库容量1000万m3以上的大、中型水库有五一水库、鄂托克赛尔水库、下天吉水库3座。博州水库面积大,水源污染轻,水质适中,是淡水鱼养殖的理想场所。博州主要水库基本情况见表2。
表2博州主要水库基本情况表
序号 |
水库名称 |
地理位置 |
最大 库容(万m3) |
最大 面积(hm2) |
死库容(万m3) |
死库容面积(hm2) |
主要用途 |
备注 |
1 |
五一水库 |
博乐市 |
1960 |
28.2 |
70 |
12.9 |
|
|
2 |
七一水库 |
博乐市 |
450 |
80 |
0 |
0 |
|
|
3 |
鄂托克赛尔水库 |
温泉县 |
2990 |
192 |
700 |
59.3 |
|
|
4 |
下天吉水库 |
精河县 |
1438 |
56.5 |
23 |
4.5 |
|
|
5 |
沙尔托海水库 |
精河县 |
998 |
|
240 |
|
农业灌溉 |
|
6 |
哈拉吐鲁克水库 |
博乐市 |
|
|
|
|
饮用水 |
在建 |
7 |
阿尔夏提水库 |
温泉县 |
275 |
|
34 |
|
灌溉、防洪 |
|
合计 |
8111 |
|
1067 |
|
|
|
(四)池塘
博州池塘面积405hm2,其中博乐市79 hm2,精河县274 hm2,温泉县52 hm2。博州的池塘养殖重点产区是精河县和温泉县。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一、水文资源
根据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统计,博尔塔拉地区流域内共计有大小冰川460条,冰川面积301.84km2,冰川总储量15.35×108m3,冰川面积和总储量分别是新疆冰川的1.3%和0.007%,冰川消融水对流域的地表水径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博州水资源总量34.0亿m³,地表水资源量32.2亿m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95亿m³(可开采量4.5亿m³)可直接或通过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18.02亿m³,占水资源总量的75.4%
二、水体理化性状
(一)赛里木湖水体理化性状
1.水温
赛里木湖的水温常年较低,年平均为7.4℃。在夏季水体中存在温跃层,水温逐月变化见表3。
表3赛里木湖水温(℃)逐月变化统计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最低 |
0 |
0 |
1.7 |
1.1 |
2.8 |
6.1 |
11.2 |
11.0 |
11.2 |
4.1 |
2.4 |
0.2 |
最高 |
0.8 |
3 |
4.2 |
6.8 |
11 |
14 |
17.5 |
18.2 |
15.4 |
9.5 |
8.2 |
2.2 |
平均 |
0.4 |
1.7 |
2.5 |
2.8 |
7.4 |
12.4 |
14.4 |
15.4 |
13.8 |
7.6 |
5.1 |
0.9 |
2.透明度
赛里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度8.0~13.5m,湖中透明度大于湖岸透明度。由于时常刮风,风浪对透明度影响很大。
3. pH
赛里木湖的水体pH波动范围为8.9~9.3,平均为9.0。在同一断面上,上下层水体中pH变动不大,不同地点测得的pH变动很小,几年测得的结果变化也不大。
4.溶解氧(DO)
赛里木湖水体的溶解氧为7.90~8.24mg/L。表层溶解氧变化不大,在6~8月溶解氧变化也不大。
5.水化学
赛里木湖湖水总硬度平均为1530mg/L,总碱度平均为656mg/L,矿化度平均为3120mg/L。水体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平均为1230mg/L;阳离子以Mg2+为主,平均为358mg/L,离子序列(按mg/L计)为:SO42->HCO3->CO32->Mg2+>Cl->K++Na+>Ca2+。营养盐的含量总体上比较低。目前,赛里木湖湖水中矿化度、总硬度和SO42-较上世纪80年代有明显的升高,而营养盐含量变化不大。
(二)艾比湖水体理化性状
1.水温
艾比湖多年调查测定结果来看(水深0.7m以上),4月中旬湖水水温可达10℃以上;5月中旬水温上升到20℃;7月、8月水温一般在22~26℃之间,最高可达28.5℃;9月中旬水温仍接近20℃或在20℃以上;10月初水温明显下降,约在15℃左右;10月底、11月初水温在10℃以下;11月底降至2℃;12月20日左右湖面开始结冰;3月底至4月初化冰,结冰期70~80天。冰下最低水温为-7℃。
2.透明度
由于艾比湖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恶劣,年度季节性风多,加之湖水较浅,水的比重较大,造成悬浮性物质沉降速率低,年内很长时间透明度不大。春、秋季大风天较多,其透明度在10~70cm之间。夏季风天少,透明度较高,在20~130cm范围内。入冬前水温降低,硫酸钠结晶(Na2SO4·10H2O)析出,并携带部分悬浮物质沉降,造成透明度增大,清晰见底,最大为160cm。在整个周年内,由于浮游植物量很低,故对透明度的影响不大。
3. pH值
艾比湖湖水的pH值变化不大,5月~12月的测定值波动在8.10~8.51之间,平均为8.24。
4.溶解氧(DO)
艾比湖水的溶解氧与盐度、水温呈负相关。春、秋季盐度和水温均低时,溶解氧较高,波动范围在5.30~8.18mg/L之间,平均为6.73mg/L;夏季水温、盐度增高,溶解氧则低,波动在4.32~5.21mg/L之间,平均4.89mg/L。在深水区中进行溶解氧垂直变化的观测,结果变化不大。
(三)博州四河水体理化性状
1.水温
博州地区的四条河流中,博尔塔拉河、大河沿子河和精河水温的特点是:从上游区域到下游区域水温逐渐升高,而奎屯河河口夏季水温较高。博尔塔拉河上游(温泉大桥渠首以上河段)多年平均水温为5.8℃,最高水温可达25℃,博尔塔拉河中下游水温比上游高,多年平均水温在8.4℃,最高水温可达28.5℃,总体上,常年水温较低;大河沿子河多年平均水温为5.6℃,最高水温24.6℃;精河河道多年平均水温为5.6℃,最高水温为20℃,常年水温较低;奎屯河入艾比湖河口常年水温较高。见表4。
表4博州四河多年平均水温记录(单位:℃)
河名 |
多年平均水温(℃) |
最高水温(℃) |
月份 |
河段 |
水温(℃) |
博尔塔拉河 |
上游:5.8 中、下游:8.4 |
25 28.5 |
4月 |
十月公社(中游) |
16.5 |
6月 |
温泉县(上游) |
12.5 |
7月 |
温泉县(上游) |
11 |
7月 |
十月公社(中游) |
19 |
9月 |
十月公社(中游) |
11 |
大河沿子河 |
5.6 |
24.6 |
4月 |
三台林场(上游) |
13 |
6月 |
三台林场(上游) |
17 |
9月 |
三台林场(上游) |
15 |
精河 |
5.6 |
20 |
4月 |
精河大桥(下游) |
23.5 |
6月 |
精河大桥(下游) |
23 |
7月 |
精河大桥(下游) |
22 |
7月 |
精河山口(上游) |
16 |
9月 |
精河大桥(下游) |
16.5 |
奎屯河河口 |
\ |
\ |
4月 |
入湖河口(下游) |
20 |
6月 |
入湖河口(下游) |
25 |
7月 |
入湖河口(下游) |
30 |
9月 |
入湖河口(下游) |
19 |
2. pH值
根据调查,博州四河河水的pH值分别为:博尔塔拉河温泉水文站平均为8.3;大河沿子河沙尔托海水文站平均为8.4;精河大桥平均为7.7;奎屯河河口平均为7.7。这四河河水的pH值均呈偏弱碱性,差异不大。
3.主要离子
根据测定,博州四河中各水体的离子含量分别为:博尔塔拉河温泉水文站河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平均为25.4mg/L;主要阴离子以HCO3-为主,平均为82.6mg/L,矿化度平均为146mg/L,河水中离子含量排序为HCO3-> Ca2+>SO42->Cl->Mg2+>CO32->Na++K+;大河沿子河沙尔托海水文站河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平均为25.4mg/L,主要阴离子以HCO3-为主,平均为166mg/L,矿化度平均为352mg/L,河水中离子含量排序为:HCO3-> SO42-> Ca2+>Cl->Mg2+>CO32->Na++K+;精河大桥河水中阳离子以Na++K+为主,平均为87.6mg/L,主要阴离子以HCO3-为主,平均为160mg/L,矿化度平均为608mg/L,河水中离子含量排序为:HCO3-> SO42-> Cl-> Na++K+> Ca2+> Mg2+> CO32-;奎屯河河口河水中阳离子以Na++K+为主,平均为2573mg/L,主要阴离子以SO42-为主,平均为3437mg/L,矿化度平均为10270mg/L,河水中离子含量排序为:SO42-> Cl-> Na++K+> HCO3-> Ca2+> Mg2+> CO32-。
三、气候资源
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远离海洋,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夏季多雷阵雨和冰雹,春秋季多大风,冬季多连阴雾。
博州境内的年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m,年平均气温下降0.3℃~0.4℃。由于地势是西高东低,因而年均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全州年平均气温3.7℃~7.4℃,极端最高气温44.2℃,极端最低气温-36.4℃。≥0℃的积温2529℃~4346℃,≥10℃的积温2022℃~3929℃。
博州日照充足,太阳辐射总量年均5390 MJ/m2~5700MJ/m2。艾比湖盆地因地势低,云量和风沙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400MJ/m2;博尔塔拉河谷地势稍高,云量和风沙较少,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760 MJ/m2。全州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709.4h~2870 h。
博州多年降水量为90mm~500mm。总的趋势是西部高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阴坡多于阳坡。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州年蒸发量在780mm~2500mm,东部大于西部,平地大于山区,戈壁大于农田,4~9月气温高,空气湿度小,水面蒸发量占全年蒸发总量的87.8%。
无霜期东部长、西部短、平原长、山区短。东部精河平原区多年平均175d,最长达192d,西部温泉平原区为140d,中部博乐谷地为170d。
四、自然灾害
博州境内的灾害天气主要是逢初春、秋末普遍有冷空气或寒潮侵入,气温急剧下降,有暴风雪。初冬有霜冻,夏季有暴雨、冰雹、雷暴和干热风等灾害。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生物
(一)浮游植物
1.赛里木湖浮游植物
赛里木湖的浮游植物,经鉴定共计6门93种属,其中绿藻门42种属,占45.2%;蓝藻门23种属,占24.7%;硅藻门18种属,占19.4%;甲藻门4种属,占4.3%;裸藻门4种属,占4.3%;隐藻门2种属,占2.1%。
赛里木湖浮游植物中,常见种类有16个种属:色球藻(Chroococcus sp)、湖生束球藻(Gomphosphaeria lacustris)、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sp)、四边藻(Tetrapedia gothica)、鱼腥藻(Anabaena sp)、蓝隐藻(Chroomona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球囊藻(Sphaerocystis schroeteri)、湖生四孢藻(Tetraspora lacustris)、浮球藻(Planktosphaeria gelotinosa)、卵囊藻(Oocystis elliptica)、并联藻(Quadrigula chodatii)。
生物量占优势种类有卵囊藻、四孢藻、球囊藻、浮球藻、湖生束球藻、小环藻、舟形藻、鼓藻、二角多甲藻、隐藻、裸藻11种。
赛里木湖浮游植物数量波动在111.0×104~328.0×104ind/L,平均为182.8×104ind/L;生物量波动在0.247~0.950mg/L,平均为0.491 mg/L。生物量中优势门类为绿藻门(0.368 mg/L),占平均生物量74.9%;硅藻门次之(0.106 mg/L),占21.6%;其余依次为蓝藻门占2.6%,隐藻门占0.8%,裸藻门占0.1%。
2.艾比湖浮游植物
(1)种类组成
艾比湖浮游植物经鉴定共计7门57种,其中蓝藻门10种,占17.5%;绿藻门21种,占36.8%;硅藻门19种,占33.3%;裸藻门3种,占5.3%;隐藻门2种,占3.5%;甲藻门、金藻门各一种,各占1.8%。艾比湖浮游植物种类及季节分布见表5。
表5艾比湖浮游植物种类及其季节分布
藻类名称 |
月份 |
5 |
7 |
8 |
9 |
10 |
水温(℃) |
14.5~20.0 |
23.0~27.0 |
23~24 |
18~22 |
14~17 |
波美(度) |
8 |
11 |
11.5 |
12~13 |
12~13 |
蓝藻 |
|
|
|
|
6 |
4 |
6 |
5 |
3 |
|
蓝球藻 |
Chroococcus |
+ |
+ |
+ |
+ |
+ |
|
粘球藻△ |
Gloeocapsa |
|
+ |
+ |
|
|
|
平列藻 |
Merismopedia |
+ |
|
|
+ |
|
|
粘杆藻 |
Gloeothece |
+ |
|
+ |
|
|
|
微囊藻△ |
Mierocyseis sp |
+ |
|
|
|
|
|
蓝纤维藻 |
Dactylococcopsis |
+ |
|
|
|
|
|
颤藻 |
Oscllatoria sp. |
|
+ |
+ |
+ |
+ |
|
螺旋藻 |
Spirutina sp. |
|
|
+ |
+ |
|
|
鱼腥藻△ |
Anabaena sp. |
+ |
|
|
|
|
|
似发藻 |
Homoeothrix sp. |
|
+ |
+ |
+ |
+ |
绿藻 |
|
|
17 |
12 |
13 |
9 |
8 |
|
盐藻 |
Dunaliella |
+ |
+ |
+ |
+ |
+ |
|
扁胞藻 |
Platymona |
+ |
+ |
+ |
|
|
|
杂球藻△ |
Pleodorina |
+ |
|
|
|
|
|
空球藻 |
Eudcrina |
+ |
|
|
|
|
|
衣藻 |
Chlamydomonas |
+ |
+ |
+ |
+ |
+ |
|
胶囊藻 |
Gloeocystis |
+ |
+ |
+ |
+ |
+ |
|
绿球藻 |
Chlorococcum |
+ |
+ |
+ |
+ |
|
|
小球藻 |
Chlorella |
+ |
+ |
+ |
+ |
|
|
卵囊藻 |
Oocystis |
+ |
+ |
+ |
+ |
+ |
|
浮球藻 |
Planktosphaeria |
+ |
+ |
|
|
|
|
四角藻 |
Tetraedron |
|
|
+ |
|
|
|
双毛藻 |
Schroederia |
+ |
|
+ |
|
|
|
四集藻 |
Quadrigula |
+ |
+ |
|
|
+ |
|
肾形藻 |
Nephrocytium |
+ |
+ |
+ |
+ |
+ |
|
克氏藻 |
Kirchneriella |
|
|
|
|
+ |
|
四星藻 |
Tetrastrum |
+ |
|
+ |
+ |
|
|
栅列藻 |
Scenedesmus |
+ |
+ |
+ |
+ |
+ |
|
盘星藻 |
Pediastrum |
+ |
|
+ |
|
|
|
鼓藻 |
Cosmarium |
+ |
|
|
|
|
|
三角藻 |
Hyalotheca |
|
+ |
|
|
|
硅藻 |
|
|
16 |
12 |
8 |
10 |
6 |
|
小环藻 |
Cyclotella |
+ |
+ |
|
|
|
|
直链藻 |
Melosira |
+ |
|
|
+ |
|
|
等片藻 |
Diatoma |
+ |
|
|
|
|
|
平根藻 |
Tabellarta |
|
+ |
|
+ |
|
|
脆杆藻 |
Fragilaria |
+ |
|
|
|
|
|
卵形藻 |
Cocconeis |
+ |
+ |
|
+ |
+ |
|
弯楔藻 |
Rhoicosphenia |
|
+ |
+ |
|
|
|
舟形藻 |
Navicula |
+ |
+ |
+ |
+ |
+ |
|
桥穹藻 |
Cymbella |
+ |
+ |
+ |
+ |
+ |
|
双壁藻 |
Diploneis |
|
+ |
|
+ |
|
|
异极藻 |
Gomphonema |
+ |
|
|
|
|
|
双眉藻 |
Amphora |
+ |
+ |
+ |
+ |
|
|
布纹藻 |
Gyrosigma |
+ |
|
+ |
+ |
|
|
茧形藻 |
Amphiprora |
+ |
+ |
|
+ |
+ |
|
羽纹藻 |
Pinnularia |
+ |
+ |
+ |
+ |
+ |
|
波纹藻 |
Cymatopteura |
+ |
+ |
|
|
|
|
侧结藻 |
Stauroneis |
+ |
|
|
|
|
|
菱形藻 |
Nitzschia |
+ |
|
+ |
|
+ |
|
棒杆藻△ |
Rhopatodia |
+ |
+ |
+ |
|
|
甲藻 |
|
|
1 |
1 |
1 |
1 |
1 |
|
光甲藻 |
Gtenodinium |
+ |
+ |
+ |
+ |
+ |
隐藻 |
|
|
2 |
2 |
2 |
1 |
1 |
|
蓝隐藻 |
Chroomonas |
+ |
+ |
+ |
+ |
+ |
|
隐藻 |
Cryptomonas |
+ |
+ |
+ |
|
|
裸藻 |
|
|
2 |
2 |
1 |
1 |
|
|
裸藻* |
Eugtena |
|
+ |
|
|
|
|
偏裸藻* |
Phacus |
+ |
|
|
|
|
|
壳虫藻 |
Trachetomonas |
+ |
+ |
+ |
+ |
|
金藻 |
|
|
1 |
|
|
|
|
|
单边金藻 |
Chromulina |
+ |
|
|
|
|
合计 |
45 |
34 |
31 |
27 |
19 |
△卤虫食性出现种类;*偶然出现种类。
艾比湖系高盐湖泊,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来看,绿藻门的肾形藻、扁藻、双毛藻、卵囊藻;硅藻门的舟形藻、菱形藻、桥穹藻、羽纹藻、卵形藻、异极藻;甲藻门的光甲藻;隐藻门的隐藻、蓝隐藻等,不但经常出现,而且有些种类在数量、生物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成为艾比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这些种类大多属于广盐性种类,不但适应淡水水体,而且在盐度较高的水体中也能大量生长繁殖。蓝藻门的似发藻无疑是属于喜盐性种类,它的数量虽然较绿藻、硅藻的优势种类(肾形藻、舟形藻等)少,但在夏季其数量、生物量却较多,尤其重要的是,它在艾比湖卤虫食物团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艾比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另一个特点是单细胞个体种类比较多,共有42个种属,占浮游植物总种属数的73.7%。丝状体或群体种类较少。就体积大小而言,同一种类的细胞个体,在艾比湖中其体积小,这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无疑,与水体中的盐度有关。
(2)数量、生物量
艾比湖浮游植物数量变动在131.7~422.7万个/L之间,平均为223.7万个/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28.7万个/L,占57.5%;硅藻门次之,为65.0万个/L,占29.1%;其次是蓝藻门,19.8万个/L,占8.9%;甲藻门8.0万个/L,占3.6%;其它藻门数量很少,仅占0.90%。生物量变动在0.681~2.763mg/L之间,平均为1.310mg/L。绿藻、硅藻生物量较高,前者平均为0.522mg/L,占38.7%;后者平均为0.151mg/L,占33.7%。其次是:甲藻门为0.216mg/L,占18.2%;蓝藻门0.101mg/L,占7.5%;其它藻类门生物量较低,仅占1.90%。作为卤虫饵料生物的单细胞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在艾比湖浮游植物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数量为187.2万个/L,占总数量的83.7%,生物量为1.032mg/L,占总生物量的76.6%,主要种类为肾形藻、舟形藻、光甲藻和似发藻。
(3)初级生产力
5~9月艾比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平均为0.708克氧/平方米·日,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最高为0.910克氧/平方米·日,月产量为27.300克氧/平方米;秋季次之为0.650克氧/平方米·日,月产量为19.590克氧/平方米;夏季最低为0.560克氧/平方米·日,月产量为16.800克氧/平方米。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为103.94克氧/平方米。每公顷产氧量为1038.3kg,换算浮游植物湿重为5503.05kg/hm2,其净产量为4402.35kg/hm2。艾比湖浮游植物生产力结果见表6。
表6艾比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
项目 时间 |
氧 |
浮游植物湿重 |
浮游植物现存量(kg/hm2) |
平方米水柱日产量(g) |
平方米水柱月产量(g) |
每公顷水柱月产量(kg) |
平方米水柱日产量(g) |
平方米水柱月产量(g) |
每公顷水柱月产量(kg) |
5月 |
0.91 |
27.30 |
273.01 |
4.82 |
144.69 |
1446.97 |
|
7月 |
0.56 |
16.80 |
168.00 |
2.97 |
89.04 |
890.44 |
|
9月 |
0.65 |
19.59 |
195.91 |
3.45 |
103.50 |
1035.05 |
|
注:6月、8月浮游植物湿重为相邻两月平均数。 |
5~9月净产量4402.35 kg/hm2 |
13.47 |
3.博州主要河流浮游植物
博州地区四条主要河流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鉴定共计6门98种属,其中蓝藻门10种属,占10.2%;绿藻门14种属,占14.4%;硅藻门68种属,占69.4%;甲藻门2种属,占2.0%;隐藻门2种属,占2.0%;裸藻门2种属,占2.0%。
浮游植物种属在四条河中的分布是不相同的。以博尔塔拉河十月公社种属数量最多,达63种属;其次为精河大桥60种属;奎屯河河口58种属;大河沿子河三台林场37种属。
博尔塔拉河水域浮游植物中,常见种类有12个种属:颤藻(Oscillatoria sp)、衣藻(Chlamydomonas sp)、栅藻(Scenedesmus sp)、水绵(Spirogyra sp)、等片藻(Diatom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异极藻(Gomhonema sp)、弯形弯楔藻(Rhoicosphenia curvata)、弧形峨眉藻(Ceratoneis arcus)等。生物量占优势种类有针杆藻、舟形藻、桥弯藻、异极藻、双菱藻、辐节藻、脆杆藻、等片藻等8种。博尔塔拉河十月公社浮游植物数量波动在129.0×104~426.6×104ind/L之间,平均为252.6×104ind/L,生物量波动在2.655~8.696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4.978mg/L。生物量中优势门类为硅藻门(4.813mg/L),占平均生物量的96.7%,其它依次为甲藻门占1.3%,绿藻门占0.8%,蓝藻门占0.7%,隐藻门占0.5%。
奎屯河河口浮游植物中,常见种类有14个种属:颤藻(Oscillatoria sp)、丝藻(Ulothrix sp)、长刺根管藻(Rhizosolenia longiseta)、直链藻(Melosirs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羽纹藻(Pinnularia sp)、双菱藻(Surirella sp)、异极藻(Gomhonema sp)、卵形藻(Cocconeis sp)、隐藻(Cryptomonas sp)、蓝隐藻(Chroomonas sp)等。生物量占优势种类有针杆藻、小环藻、舟形藻、桥弯藻、长刺根管藻、羽纹藻、卵形藻、衣藻、小球藻、颤藻等10种。奎屯河河口浮游植物数量波动在271.6×104~1450.8×104ind/L之间,平均为695.0×104ind/L,生物量波动在3.200~7.653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5.136mg/L。生物量中优势门类为硅藻门(4.555mg/L)占平均生物量的88.7%,其它依次为绿藻门占7.6%,蓝藻门占2.4%,隐藻门占0.8%,甲藻门占0.5%。
精河大桥浮游植物中常见种类有11个种类,颤藻(Oscillatoria sp)、水绵(Spirogyra sp)、丝藻(Ulothrix sp)、直链藻(Melosirs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异极藻(Gomhonem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双菱藻(Surirella sp)等。生物量占优势种类有针杆藻、舟形藻、双菱藻、桥弯藻、异极藻、脆杆藻、等片藻等7种。精河大桥浮游植物数量波动在105.4×104~365.8×104ind/L之间,平均为253.6×104ind/L,生物量波动在2.087~8.087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5.087mg/L。生物量中优势门类为硅藻门(4.861mg/L)占平均生物量的95.6%,其它依次为绿藻门占3.2%,隐藻门占0.9%,蓝藻门占0.3%。
(二)浮游动物
1.赛里木湖浮游动物
经鉴定赛里木湖浮游动物共计18种属,其中原生动物8种属,占44.4%;轮虫3种属,占16.7%;枝角类4种属,占22.2%;桡足类3种属,占16.7%。原生动物常见的种类有侠盗虫、急游虫;轮虫常见的种类是奇异六腕轮虫和三肢轮虫;枝角类常见的种类是西藏拟溞;桡足类常见的种类是咸水北镖水蚤。组成赛里木湖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是西藏拟溞、咸水北镖水蚤、奇异六腕轮虫和侠盗虫。赛里木湖浮游动物种类名录如表7。
表7 赛里木湖浮游动物种类名录
分类 |
种类 |
原生动物Protozoa |
急游虫 |
Strombidum Viride Stein |
筒壳虫 |
Tintinnidium sp |
滚动焰毛虫 |
Askenasia volvox |
钟虫 |
Votricella |
契颈虫 |
Sphenoderia |
变形虫 |
Amoeba |
侠盗虫 |
Strobilidium sp |
刺胞虫 |
Acanthocystis sp |
轮虫类Rotifera |
奇异六腕轮虫 |
Hexarthramira |
尖削叶轮虫 |
Notholca acuminata |
三肢轮虫 |
Filinia sp |
枝角类Cladocera |
西藏拟溞 |
Daphniopsis tibetana |
尖额溞 |
Alona |
僧帽溞 |
Daphnia cucullata sars |
粗毛溞 |
Macrothrix |
桡足类Copepoda |
咸水北镖水蚤 |
Arctodiaptomus salinus |
某种猛水蚤 |
Harpacticoida |
某种剑水蚤 |
Cyclopinae |
赛里木湖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动在174.35~584.03ind/L,平均为343.74ind/L。其中原生动物在浮游动物总数中最高,为336.30ind/L,占总数的97.8%;桡足类次之,为3.86ind/L,占1.1%;幼体为1.90ind/L,占0.6%;轮虫和枝角类数量很少,仅占0.3%和0.2%。浮游动物数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原生动物数量的多少。
赛里木湖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幅在0.3603~0.7053mg/L,平均为0.5139mg/L,其中桡足类生物量最高,为0.2488mg/L,占总生物量的48.4%;枝角类次之,生物量为0.2422mg/L,占总生物量的47.1%;原生动物为0.010mg/L,占2.0%;幼体为0.0087mg/L,占1.7%;轮虫为0.0041mg/L,占0.8%。从统计结果来看,赛里木湖浮游动物生物量由桡足类和枝角类决定。
2.艾比湖浮游动物
(1)种类组成
艾比湖浮游动物的组成较简单,主要优势种类为鳃足类的艾比湖卤虫,其它浮游动物的种类共计4类20种,其中原生动物11种,占55.0%;轮虫类6种,占30.0%;枝角类2种,占10%;桡足类1种,占5.0%。艾比湖浮游动物名录如表8。
表8 艾比湖浮游动物名录
原生动物 |
|
太阳虫 |
Actinophrys |
刺胞虫 |
Acanthocystis |
表壳虫 |
Arcella |
砂壳虫 |
Difflugia |
侠盗虫 |
Strobitidium |
焰毛虫 |
Askenasia |
斜管虫 |
Chilodonella |
筒壳虫 |
Tintinnidium |
肾形虫 |
Colpoda |
尖鼻虫 |
Qxyrrhis marina |
蚕豆虫 |
Fabrea salina |
轮虫类 |
|
矩形龟甲轮虫 |
Keratella quadrata |
原生动物 |
|
方尖削叶轮虫 |
Notholca acuminata quadrata |
月形单趾轮虫 |
Monostyla lunaris |
臂尾轮虫 |
Brachionus |
异尾轮虫 |
Trichocerca |
三肢轮虫 |
Fitinia |
枝角类 |
|
蒙古裸腹溞 |
Moina mongolica |
拟溞 |
Daphniopsis sp |
桡足类 |
|
桡足幼体 |
|
艾比湖的浮游动物种类较少,除卤虫外,主要是以原生动物为主,轮虫次之。原生动物主要种类为焰毛虫、侠盗虫、沙壳虫、蚕豆虫等;轮虫类主要为方形叶轮虫,其它种类则很少。
(2)数量、生物量
艾比湖浮游动物数量变动在601.3~5488.9个/L之间,平均为2341.3个/L,原生动物的数量平均为2335.6个/L,占总数量的99.8%;轮虫类极少,仅为5.7个/L,占0.2%。生物量变动在0.023~0.165mg/L之间,平均为0.075mg/L,原生动物生物量为0.070mg/L,占93.3%,轮虫类仅占6.7%。
艾比湖卤虫资源量在全国100多个盐湖中遥遥领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艾比湖卤虫湿卵年产量在200到2000t左右,变幅较大。艾比湖湖水面积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目前通常在400-637km2左右,换算成单位面积的年产量,每平方千米卤虫卵为0.5-2.5t。
3.博州主要河流浮游动物
(1)博尔塔拉河
博尔塔拉河浮游动物共计13种属。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各有5种属,各占38.5%,桡足类3种属,占23.1%;原生动物所见种类有急游虫、焰毛虫、大草履虫、侧曲半眉虫、透明坛状曲颈虫。轮虫类所见的种类有大肚须足轮虫、晶囊臂尾轮虫、长足轮虫、钩状狭甲轮虫。桡足类所见的种类有剑水蚤、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
博尔塔拉河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动在0.3~450.1ind/L之间,平均为188.13ind/L。其中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总数最高为187.5ind/L,占总数的99.7%;轮虫为0.55ind/L,占0.3%;而幼体更少为0.075ind/L,仅占0.0004%。
(2)精河
经鉴定精河大桥浮游动物共计13种属(其中未鉴定到种的桡足幼体和无节幼体均按1个种计算)。其中原生动物有3种属,占23.1%;轮虫有6种属,占46.2%;桡足类有4种属,占30.8%。原生动物所见的种类有匣壳虫、滚动焰毛虫和辐射变形虫。轮虫所见的种类有耳叉椎轮虫、凸背巨头轮虫、螺形龟甲轮虫、尖削叶轮虫、钩状狭甲轮虫、西藏叶轮虫。桡足类所见的种属有某种剑水蚤、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精河大桥的浮游动物数量波动在0.2~605.2ind/L之间,平均为151.56ind/L。其中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总数最高150ind/L,占总数的99%;轮虫为1.28ind/L,占0.84%;桡足类为0.08ind/L,占0.05%;幼体为0.2ind/L,仅占0.13%。
(3)奎屯河
经鉴定奎屯河河口浮游动物共计28种属(其中未鉴定到种的桡足类幼体和无节幼体均按1个种计算)。其中原生动物有10种属,占35.7%;轮虫有12种属,占45.8%;桡足类有4种属,占14.28%;幼体2种属,占7.14%。原生动物所见种类有帽形侠盗虫、旋回侠盗虫、急游虫、善变膜袋虫、大草履虫、智利管叶虫、弗氏焰毛虫、滚动焰毛虫、变形虫、侠盗虫。轮虫类所见的种类有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裂足臂尾轮虫、盘状鞍甲轮虫、方形臂尾轮虫、钩状狭甲轮虫、方尖削叶轮虫、盘镜轮虫、晶囊轮虫、耳叉椎轮虫。桡足类所见的种属有某种剑水蚤、某种镖水蚤、异足猛水蚤、模式有爪猛水蚤、桡足幼体、无节幼体。
奎屯河河口的浮游动物数量波动在4.0~8251.6ind/L之间,平均在3668.6ind/L。其中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总数最高,为3657.0ind/L,占总数的99.7%;幼体次之为5.6ind/L,占0.15%;轮虫为4.7ind/L,占0.13%;桡足类为1.4ind/L,占0.04%。
表9博州主要河流浮游动物数量、生物量季节变化和分布
采样点 |
月份 |
原生动物 |
轮虫 |
桡足类 |
幼体 |
总计 |
ind/L mg/L |
ind/L mg/L |
ind/L mg/L |
ind/L mg/L |
ind/L mg/L |
博乐河 十月 公社 |
4 |
450 0.0135 |
0.1 0.002 |
|
|
450.1 0.0155 |
6 |
300 0.009 |
1.6 0.0057 |
|
|
301.6 0.0147 |
7 |
|
0.3 0.0045 |
|
0.2 0.0008 |
0.5 0.0053 |
9 |
|
0.2 0.0008 |
|
0.1 0.0004 |
0.3 0.0012 |
平均 |
187.5 0.0056 |
0.55 0.0033 |
|
0.075 0.0003 |
188.13 0.0092 |
精河 大桥 |
4 |
600 0.018 |
4.9 0.00296 |
0.2 0.009 |
0.1 0.0004 |
605.2 0.0304 |
6 |
|
0.2 0.0006 |
|
0.6 0.003 |
0.8 0.0036 |
7 |
|
|
0.1 0.003 |
0.1 0.0004 |
0.2 0.0034 |
9 |
|
|
|
|
|
平均 |
150 0.0045 |
1.28 0.0009 |
0.08 0.003 |
0.2 0.001 |
151.56 0.0094 |
奎屯河河口 |
4 |
4800 0.144 |
14 0.0426 |
5.1 0.0231 |
18.9 0.0948 |
4838 0.5124 |
6 |
|
1.3 0.0049 |
0.2 0.006 |
2.5 0.0154 |
4 0.0263 |
7 |
1650 0.0495 |
2.4 0.0096 |
0.1 0.003 |
0.4 0.0022 |
1652.9 0.0643 |
9 |
8250 0.2475 |
1.2 0.0054 |
|
0.4 0.0028 |
8251.6 0.2557 |
平均 |
3657 0.1103 |
4.73 0.0156 |
1.35 0.06 |
5.55 0.0288 |
3668.63 0.2147 |
二、底栖动物
1.赛里木湖底栖动物
赛里木湖的底栖动物种类较少,仅有2门3目4科。其中属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是节肢动物门端足目钩虾(Gammrus sp);小型底栖动物的是环节动物门近孔寡毛目颤蚓科(Tubificidae)、节肢动物门双翅目摇蚊幼虫(Tendipedidae)和毛蠓幼虫(Ceratopogonidae)。采用定点和随机定量采样,赛里木湖底栖动物中钩虾的生物量最大,通过对湖中鱼类食性解剖发现,钩虾也是湖中鱼类最主要的饵料之一。从底栖动物分布来看,钩虾主要分布在沿岸带,湖中心分布相对较少;而其他底栖动物在淤泥底分布较多,在沙粒底分布较少。
2.艾比湖底栖动物
艾比湖底栖动物极少,底泥中除卤虫休眠卵外,还有一些轮虫休眠卵和甲壳动物介形虫,未发现其它生物体。
3.博州主要河流底栖动物
根据调查和相关资料,博州境内主要河流底栖动物共有3门5纲20科。其中环节动物门2科,占总数的10.0%;软体动物门1科,占总数的5.0%;节肢动物门包括甲壳纲,为1科,占5.0%,所有的水生昆虫共计16科,占总数的80.0%。具体见表10。
表10博尔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和奎屯河河口底栖动物组成
河流 |
博尔塔拉河 |
精河 |
大河沿子河 |
奎屯河河口 |
环节动物门 |
ANNELIDA |
|
|
|
|
颤蚓科 |
Tubificidae |
++ |
+++ |
+ |
+++ |
鱼蛭科 |
Ichthgobdellidae |
|
+ |
+ |
+ |
软体动物门 |
MOLLUSCA |
|
|
|
|
椎实螺科 |
Lymnaeidae |
+ |
+ |
+ |
+ |
节肢动物门 |
ARIHEPODA |
|
|
|
|
钩虾科 |
Gammaridae |
++ |
|
+ |
|
大石蝇科 |
Pteronarcidae |
+++ |
+ |
++ |
|
短尾石蝇科 |
Nemouridae |
++ |
+ |
+++ |
|
扁蜉科 |
Ecdynuridae |
++ |
+ |
+++ |
|
二尾蜉科 |
Siphlonuridae |
+ |
+ |
+ |
|
虫忽科 |
Coenagrionidae |
|
++ |
|
++ |
色虫忽科 |
Calopterygidae |
+ |
+ |
|
+ |
蜻科 |
Libellulidae |
+ |
+ |
|
+ |
蜓科 |
Aeschnidae |
+ |
+ |
|
+ |
尺蝽科 |
Hydrometridae |
+ |
+ |
|
+ |
田鳖科 |
Belostomatidae |
+ |
+ |
|
+ |
龙虱科 |
Dytiscidae |
+ |
+ |
|
+ |
鼓虫科 |
Gyrinidae |
+ |
+ |
+ |
+ |
石蛾科 |
Phryganeidae |
+ |
+ |
+ |
|
纹石蛾科 |
Hydropsychidae |
+++ |
+ |
+ |
|
蠓科 |
Ceratopogonidae |
++ |
|
++ |
++ |
摇蚊科 |
Tendipedidae |
++ |
+++ |
+ |
+++ |
注:+表示数量较少,++表示数量中等,+++表示数量多。
三、水生植物
1.赛里木湖水生植物
赛里木湖水生植物种类和现存量极少,只是在湖西的沿岸带发现有少量的眼子菜(Potamogeton sp)。这主要是由于赛里木湖常年水温较低,气候严寒,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繁衍;且赛里木湖常年风大,沿岸带由于水位上升不断被侵蚀,无法形成水生植物稳定的栖息环境,因而不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种类和现存量均十分低。
2.艾比湖水生植物
艾比湖流域植物有79科440属1178种,物种多样性丰富,与本区的景观多样性和水分、气候条件相关联。艾比湖流域的植被以旱生植物为主,受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影响,植物大多具有旱生的结构和特点,且根系比较发达。中生植物和盐生植物的数量也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中生植物主要分布于艾比湖、河流两岸阶地、河漫滩的沙质、粉沙质的土壤,这和这个地区的比较特殊的地形和气候紧密联系。盐生植物分布于冲洪积扇扇缘地带和艾比湖周围。
艾比湖湿地内植物可分为17种群系。其中,主要的典型植物群落有盐穗木(Halostachysb)群落、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群落、胡杨(Populuseuphratica)群落、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群落、白刺(Nitrariatangutorum)群落、白麻(Poacynumpictum)群落、芦苇(Phragmites)群落、盐豆木(Halimodendronhalodendron)群落、盐节木(Halocnemumstrobilaceum)群落、碱蓬(Suaedaglauca)群落、罗布麻(Apocynumvenetum)群落、白梭梭(Haloxylonpersicum)群落、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群落、花花柴(Kareliniacaspia)群落、甘草(Glycyyrhizaapp)群落等。
3.博州四河水生植物
根据调查,博州地区四条河流水生植物有8种(属),主要有芦苇(Phragmitis communis Trin)、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sp)、眼子菜(Potamogeton sp)、狐尾藻(Myriophyllum sp)、灯心草(Juncus effuses Linn.)、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inn.)和川蔓藻(Ruppia rostellata Koch)。其现存量主要集中在艾比湖河口的区域内。该区域内分布着大范围、大面积的芦苇,其它种类的现存量较小,而上中游河段由于水温过低、水流速较大、且河道不稳定,不利于水生植物生存,因此种类和现存量均较少。
四、鱼类与甲壳经济动物
博州各水域目前有土著鱼类6种,人工养殖品种有9种,分别隶属于2目3科。其中鲤科鱼类有8种,鳅科有4种,鲑科有3种。具体见表11。
表11博州鱼类名录及分布
县(市) 鱼类 |
博乐市 |
温泉县 |
精河县 |
阿拉山口市 |
备注 |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
鲤鱼 Cyprinus carpio |
+ |
+ |
+ |
|
引进品种 |
鲫鱼 Carassius auratus |
+ |
+ |
+ |
|
引进品种 |
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 |
+ |
+ |
|
引进品种 |
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
+ |
+ |
+ |
|
引进品种 |
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 |
+ |
+ |
+ |
|
引进品种 |
团头鲂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
+ |
|
+ |
|
引进品种 |
东方欧鳊 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
+ |
|
|
|
引进品种 |
高体雅罗鱼 Leuciscus idus Linnaeus |
+ |
|
|
|
引进品种 |
湖拟鲤 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 Pallas |
+ |
|
|
|
引进品种 |
新疆裸重唇鱼 Gymnodiptychus dybowskii Kessler |
+ |
+ |
+ |
|
土著鱼类 |
贝加尔雅罗鱼 Leuciscus leuciscus baicalensis Dybowski |
+ |
+ |
+ |
|
引进品种 |
准噶尔雅罗鱼 Leuciscus merzbacheri Zugmayer |
+ |
+ |
+ |
|
土著鱼类 |
棒花鱼 Abbottina vioularis Basilewsky |
+ |
+ |
+ |
|
带入 |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
+ |
+ |
+ |
|
带入 |
鳅科Cobitidae |
新疆高原鳅 Triplophysa (Triplophysa)strauchii Kessler |
+ |
+ |
+ |
|
土著鱼类 |
小眼须鳅 Barbatuta microphthalma Kessler |
+ |
+ |
+ |
|
土著鱼类 |
小体高原鳅 Triplophysa (Hedinichthys)minuta |
+ |
+ |
+ |
|
土著鱼类 |
斯氏高原鳅 Triplophysa (Triplophysa)stoliczkae Steindachner |
|
+ |
+ |
|
土著鱼类 |
鲑形目Salmoniformes 鲑科Salmonoidae |
高白鲑 Coregonus Peled |
+ |
+ |
|
|
引进品种 |
凹目白鲑 Coregonus Autumnalis |
+ |
+ |
|
|
引进品种 |
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 |
+ |
+ |
|
|
引进品种 |
鲈形目Perciformes 鰕虎鱼科Gobiidae |
褐桎鰕虎鱼 Ctenogobius brunneus Temminck et Schlegel |
+ |
+ |
+ |
|
带入 |
塘鳢科Eleotridae |
黄䱂 Hypseleotris swmhonis Gunther |
+ |
+ |
+ |
|
带入 |
合计 |
22 |
19 |
17 |
|
|
全州水域已开展人工养殖的甲壳类动物有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博州受保护的土著鱼类有两种:
1.准噶尔雅罗鱼
准噶尔雅罗鱼(Leuciscus merzbacheriZugmayer)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属(LeuciscusCuvier),曾用名新疆雅罗鱼。
准噶尔雅罗鱼是新疆独有的土著鱼类,仅分布于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是该区域内的代表种和典型种,也是标志性物种。该鱼早期自然分布的水域包括玛纳斯河、玛纳斯湖、奎屯河、精河、博尔塔拉河、艾力克湖和艾比湖等。由于水生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其分布区域越来越小,资源严重衰退。据资料,目前准噶尔雅罗鱼仅在精河入艾比湖三角洲,以及奎屯河入艾比湖河口区域内有分布。该鱼已被列为自治区Ⅰ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严禁捕捞。
2.新疆裸重唇鱼
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sybowskiiKessler)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裸重唇鱼属(GymnodiptychusHerzenstein),本属新疆仅1种,又名厚唇鱼、小白条,曾用名裸黄瓜鱼。
新疆裸重唇鱼也是新疆特有的一种土著鱼类,已被列为自治区Ⅰ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严禁捕捞。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主要分布在雅马渡以上水域)、额敏河流域、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诸水域,以及南疆的开都河水域、中亚地区锡尔河、巴尔喀什湖支流上游、伊塞克湖等。在博州地区的河流中主要分布在博尔塔拉河温泉以上河段、大河沿子河和精河上游水库河段。近年来对该鱼的非法捕捞屡禁不止,直接造成了该鱼种群资源的减少。新疆裸重唇鱼为自治区I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严禁捕捞。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为加强博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博州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和水域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均实施河(湖)长制,党政主要领导和河流流经区域的行政领导担任河长或河段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江河湖库水环境保护问题、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抓手和有力举措。近年以来,博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推行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以水环境改善为主线,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保护,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强力推进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
博州纳入国家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项目30个,拟实施博尔塔拉河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程,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17项)等项目。博州对选址在水源保护区、河流、水库周边的项目严格审核,严格河流、水库周边项目的审批。严格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护区、博尔塔拉河流域矿山开采及河道采砂的审查,切实加强污染源头的防范,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重点涉水企业必须自行建设污水处理站,废水经处理后达到行业标准方可排放。
一、河流水质状况
博州环境监测站每年对博尔塔拉河及其支流的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点位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温泉县水文站、青乡电站、大桥电站、干渠渠首和博河中桥,监测断面水质情况如表12。
表12 博州主要河流水质监测断面水质类别
序号 |
所在水体名称 |
断面名称 |
点位级别 |
2014年水质 |
2015年水质 |
2016年水质 |
2017年水质 |
2018年水质 |
2019年水质 |
2020年1-11月水质 |
2020年目标水质 |
达标情况 |
1 |
博尔塔拉河 |
温泉县水文站 |
区考 |
Ⅱ |
Ⅰ |
Ⅱ |
Ⅱ |
Ⅰ |
Ⅰ |
Ⅱ |
Ⅱ |
达标 |
2 |
博尔塔拉河 |
青乡电站 |
区考 |
Ⅲ |
Ⅱ |
Ⅲ |
Ⅱ |
Ⅰ |
Ⅲ |
Ⅲ |
Ⅲ |
达标 |
3 |
博尔塔拉河 |
大桥电站 |
区考 |
Ⅲ |
Ⅱ |
Ⅲ |
Ⅱ |
Ⅲ |
Ⅲ |
Ⅲ |
Ⅲ |
达标 |
4 |
博尔塔拉河 |
博河中桥 |
区考 |
Ⅴ |
Ⅳ |
Ⅲ |
Ⅲ |
Ⅱ |
Ⅲ |
Ⅲ |
Ⅲ |
达标 |
5 |
博尔塔拉河 |
90团4连大桥 |
国考 |
|
|
|
|
|
|
Ⅲ |
Ⅲ |
达标 |
6 |
库松木切克河 |
干渠渠首 |
区考 |
Ⅱ |
Ⅰ |
Ⅱ |
Ⅱ |
Ⅱ |
Ⅱ |
Ⅰ |
Ⅱ |
达标 |
按照自治区河流水质监测成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19年、2020年博尔塔拉河各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比例达到100%,河流水质状况为优,河流沿程水质有所降低。
二、湖泊水质状况
“十三五”期间,博河流域内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Ⅰ~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优良。主要湖泊水质情况详见表13。
表13 2015-2020年博州主要湖泊水质
序号 |
断面名称 |
点位级别 |
2015年水质 |
2016年水质 |
2017年水质 |
2018年水质 |
2019年水质 |
2020年水质 |
1 |
赛湖2 |
国考 |
Ⅰ |
Ⅱ |
Ⅱ |
Ⅱ |
Ⅲ |
|
2 |
赛湖1 |
区考 |
Ⅰ |
Ⅲ |
Ⅲ |
Ⅱ |
Ⅲ |
|
3 |
赛湖3 |
区考 |
Ⅰ |
Ⅱ |
Ⅲ |
Ⅲ |
Ⅲ |
|
4 |
赛湖4 |
区考 |
Ⅰ |
Ⅲ |
Ⅲ |
Ⅲ |
Ⅲ |
|
5 |
赛湖5 |
区考 |
Ⅰ |
Ⅱ |
Ⅲ |
Ⅲ |
Ⅲ |
|
6 |
全湖 |
区考 |
Ⅰ |
Ⅱ |
Ⅱ |
Ⅱ |
Ⅲ |
|
7 |
艾比湖 |
国考 |
|
|
|
|
|
|
三、水体底质污染状况
依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艾比湖生态安全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2019年12月),博尔塔拉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u、Zn、Cd、Pb和Cr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值,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新疆土壤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u、Zn、Cd、Pb和Cr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河流底质中氨氮和总磷的污染相对严重,硝态氮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四、集中式应用水水源地水质
博河流域内3个县级以上现有水源地中地表水水源地1个,地下水水源地2个,从2014年至2020年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数据来看,地表水水源地(阿拉山口江巴斯水库饮用水源地)68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要求。地下水水源地(博乐市二水厂水源地、温泉县供水水源地)34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Ⅱ类水质要求,博州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一、根据博州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条件、自然灾害、水系特征、水域资源分布、水域环境状况,水生生物资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资源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认为博州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且品种多样化,气候温和适宜,日照时间长,有利于饵料生物的形成和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
二、博州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46条,其中,径流量超过1×108m3的河流有6条,分别是博河、精河、大河沿子河、阿沙勒阿乌孜河、沃托格赛尔河、哈拉吐鲁克河。养殖水域水系比较发达,水库、池塘、河沟、滩涂等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溪流纵横交错,可以对养殖水体进行有效补充,起到提高养殖水位和调节水质的作用。冷水资源非常丰富,山泉52处,平原泉群17处,发展冷水鱼养殖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条件。
博州有全疆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泊赛里木湖和大型咸水湖艾比湖,赛里木湖丰富的冷水资源及艾比湖卤虫资源在全州渔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博州水体受污染程度低,总体水质状况优,达到Ⅱ~Ⅲ类水质的断面占统计断面数的100%,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对鱼类的生长没有任何不利影响,赛里木湖高白鲑已被国家认定为有机食品。
三、博州池塘养殖产量普遍偏低,通过合理布局可提高空间很大。目前全州池塘平均单产只有1544kg/hm2,距渔业发达的其它地州有很大的差距,在养殖产量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四、发展冷水鱼前景广阔。目前,博州已具备了发展冷水鱼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可通过进一步布局冷水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规模,逐步推进冷水鱼产业发展,将博州建成我区最大的优质冷水鱼生产基地,使其真正成为博州支柱产业。
当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保护饮用水源地和水域生态环境的力度,对大多数水域的水质提出比渔业用水更高的要求。绝大多数养殖水域,特别是饮用水源地,今后将禁止发展投饵网箱、围栏、围网等污染性强的养殖方式,有关水域需在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经过全面调查和科学分析,按照总量控制,进行科学规划,以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近十年渔业发展情况
博州水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多年来,全州渔业工作者及群众在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及“三农”工作精神,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实施科技兴渔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渔业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狠抓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水面增养殖和特种水产品养殖,全州渔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渔业经济呈现了快速的发展趋势。
十年来博州渔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博州特色水产品领域成为了全州甚至全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亮点。水产养殖形式涵盖湖泊、河流、溪泉、池塘、坑塘等多种形式。精河县境内建成有“艾比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占地面积1200hm2);全州拥有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高白鲑保种繁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自治区水产局认定“自治区级高白鲑良种场”1个;赛里木湖被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以前博州水产品品种单一,多以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常规鱼类为主,特种水产品养殖极少。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博州根据区域渔业现状及特点,因地制宜发挥渔业资源禀赋,结合冷水鱼等特色水产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将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博州党委、政府明确以发展冷水鱼为主的特色水产业作为博州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博州冷水鱼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拥有冷水鱼技术研究、繁育、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和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博州冷水鱼取得有机食品认证5个、安全示范区出口品种3个,温泉县取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赛湖冷水鱼远销北京、上海等地。精河县、博乐市积极开展虾蟹类“短平快”、经济效益好、农户养殖积极性高的特色水产养殖,2020年博州虾、蟹类产量达到120余吨,部分虾、蟹水产品销往伊犁州、乌苏等地。博州初步形成以温泉冷水鱼、精河虾蟹类为代表的特色水产养殖新格局。
博州目前渔业水面面积45705hm2公顷,水产养殖单位44家,水产品总量883t,其中冷水鱼总产量400t(其中赛里木湖捕捞产量320t,养殖产量80t),水产品加工40t,主要为高白鲑深加工。博州水产养殖品种种类比较丰富,不仅养殖草鱼、鲢、鳙、鲤、鲫等大宗淡水鱼类,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名优水产品以及鲟鱼、高白鲑、亚东鲑、美洲红点鲑、白斑红点鲑、哲罗鲑、虹鳟、金鳟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占比比较高。
二、池塘养殖业
博州水产养殖面积405hm2,其中:博乐市79hm2,精河县274hm2,温泉县52hm2;全州池塘养殖产量563t,其中:精河县279t,博乐市204t,温泉县80t。博乐市池塘人工养殖发展比较早,养殖技术和产量都较高。博乐市郊环境优美,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很好的地缘优势。精河县池塘养殖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全州养殖池塘主要集中在精河县精河大河沿子镇和阿合其农场,养殖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大宗水产品以外,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名特优品种的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86t。除满足本县水产品的需求外还供给博州其他县市。
随着冷水鱼产业的扩大,博尔塔拉河流域开展了虹鳟等冷水鱼的人工池塘养殖,主要是利用博尔塔拉河丰富的冷水资源,进行虹鳟池塘流水养殖。温泉县共有冷流水养殖面积11hm2,年产虹鳟、鲟鱼等冷水性鱼类产量达130t。博州池塘养殖基本情况见表14。
表14 博州池塘养殖基本情况表
名称 |
池塘面积 (hm2) |
年产量 (t) |
平均单产 (kg/ hm2) |
主要养殖品种 |
博乐市 |
79 |
204 |
2582 |
四大家鱼 |
精河县 |
274 |
279 |
1018 |
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河蟹 |
温泉县 |
52 |
80 |
1538 |
冷水性鱼类 |
合计 |
405 |
563 |
|
|
三、河流渔业
博州境内有大小河流46条,其中径流量较大、流程较长的河流有博尔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这三条河流的土著鱼类组成,在博州地区土著鱼类的栖息组成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这三条河流均流向艾比湖,其鱼类的分布组成相同,因此能够反映出整个博州地区河流中土著鱼类的分布。目前博州这三条河流中共采集到土著鱼类6种,分别为:准噶尔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小眼须鳅、新疆高原鳅、小体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
上述河流除了以上土著鱼类外还栖息着一些外来非土著鱼类,这些鱼类主要是通过人工移植、移植其它鱼类时带入或从其它人工养殖水体逸入,主要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虹鳟、棒花鱼、麦穗鱼等。
因为流域经济鱼类资源缺乏,且部分鱼类为受保护的珍稀土著鱼类,禁止商业捕捞,故博州境内流域没有商业性鱼类捕捞活动。
四、湖泊渔业
博州有全疆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泊赛里木湖和大型咸水湖艾比湖。赛里木湖丰富的冷水资源及艾比湖卤虫资源在全州渔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又名三台海子,是典型的高山封闭性湖泊,湖区总面积457km2,最大水深96 m,平均水深46 m,湖面海拔2073m。湖水温度常年较低,年平均表层水温为7℃左右,最高水温19.3℃,最低水温0.2℃,冰封期达4个月之久。赛里木湖中起初没有任何鱼类生存,20世纪70~80年代中科院、自治区水产局和博州水利局等单位先后2次对该湖进行准噶尔雅罗鱼、新疆高原鳅、斯氏高原鳅、鲤鱼、银鲫、高体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胡拟鲤、东方欧鳊和河鲈等十多个品种(这些鱼类相对比较耐寒)的引种移植。但因赛里木湖水温常年较低、无进出河流,这些鱼类表现出了生长缓慢,种群扩增速度极低的现象,一些品种甚至逐渐消亡,无法形成经济效应。
鉴于上述情况,经多年调研和考察,20世纪90年代移植冷水性鱼类的想法被提出。自1998年开始连续6年先后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和凹目白鲑等冷水性鱼类发眼卵,经孵化培育后全部投放赛里木湖,并很快在赛里木湖形成渔业效应。为了解决苗种的自给问题,2000年温泉县修建了新疆第一个“新疆冷水鱼类繁育基地”。同年新疆水产科研所开展了高白鲑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2003年又开展了凹目白鲑的人工繁殖工作。通过多次科技攻关,先后解决了人工繁殖工作中一系列技术难关,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高白鲑和凹目白鲑的人工繁育操作规程。2006年,新疆赛湖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温泉县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白鲑鱼类深加工厂(主要加工形式为切片和熏制),每年可加工白鲑鱼类近千吨。2006年赛里木湖高白鲑鱼片首次出口芬兰,从而打开了国际市场。2017年新建成的具有出口欧盟资质的水产品加工厂也已投入使用。目前赛里木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白鲑、凹目白鲑生产繁殖基地,年生产虹鳟鱼苗200万尾,白鲑鱼苗5000万尾,年产鲑鱼300-500t,渔业前景非常广阔。目前赛湖冷水鱼产品主要有三大类三十多个品种,赛里木湖冷水渔业已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以赛里木湖为基础,博州冷水鱼基础产业初步构成,形成了集人工采卵、孵化、苗种生产、人工增殖放流、捕捞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赛里木湖近十年水产品产量见表15。
表15赛里木湖近十年水产品产量统计表
年份 |
主养品种 |
产量(t) |
主养品种 |
产量(t) |
销售市场 |
2011 |
鲑鱼 |
25 |
鳟鱼 |
35 |
全国 |
2012 |
鲑鱼 |
68 |
鳟鱼 |
34 |
全国 |
2013 |
鲑鱼 |
65 |
鳟鱼 |
33 |
全国 |
2014 |
鲑鱼 |
80 |
鳟鱼 |
28 |
全国 |
2015 |
鲑鱼 |
80 |
鳟鱼 |
30 |
全国 |
2016 |
鲑鱼 |
205 |
鳟鱼 |
50 |
全国 |
2017 |
鲑鱼 |
220 |
鳟鱼 |
40 |
全国 |
2018 |
鲑鱼 |
289.41 |
鳟鱼 |
40 |
全国 |
2019 |
鲑鱼 |
412.53 |
鳟鱼 |
40 |
全国 |
2020 |
鲑鱼 |
320 |
鳟鱼 |
40 |
全国 |
注:鲑鱼主要为高白鲑、凹目白鲑;鳟鱼(包括虹鳟、金鳟)产自温泉冷水鱼繁育中心
(二)艾比湖
艾比湖是大型咸水湖,当水位高程为196m时测算艾比湖的面积为637km2,测量到的最深水深为3.5m,平均水深为2~3m,容量为6.1亿m3,水位下落0.5m,面积将缩小38.2%,湖水容积减少39.0%,水位下降对艾比湖面积和容积影响非常大,因而保护艾比湖的水源至关重要。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的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主要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2条河流汇入,因而属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及河流湿地的组合。该湿地于2000年6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划定为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670.85km2。该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保护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因此包括栖息在此的土著鱼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受到较好的保护。湿地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鱼类提供了较好的水域生态环境,目前该地区栖息着6种珍稀土著鱼类,分别是:准噶尔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小眼须鳅、新疆高原鳅、小体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其中,新疆裸重唇鱼和准噶尔雅罗鱼为自治区Ⅰ类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博尔塔拉河和精河下游的艾比湖河口区自然坑塘和人工池塘很多,这些水面广、水较浅、水草丰茂的水域,比较适合发展河蟹的养殖。2005年博州艾比湖水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崇明县水产苗种养殖场共同出资合作开展河蟹在艾比湖河口区域的人工养殖试验获得了成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河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目前该区域河蟹养殖的条件和技术较为成熟,因此发展速度很快。
另外,艾比湖由于是高盐水质,十分适宜卤虫栖息,卤虫资源非常丰富,其卤虫资源量居中国盐湖之首。卤虫是高盐度水域中的小型甲壳动物,初孵1~2d的无节幼体具有大量的卵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鱼、虾、蟹等仔体良好的开口活饵料,因此具备很高的商业价值。艾比湖卤虫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捕捞、加工及销售完整产业链,已累计捕捞卤虫近万吨,产值达15亿元以上,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1.7亿元。目前,因卤虫资源捕捞区域位于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按照中央环保督查要求已全面停止卤虫资源开发利用。艾比湖近十年水产品产量见表16。
表16 艾比湖近十年水产品产量统计表(t)
年份 |
主养品种 |
产量(t) |
2008 |
丰年虫 |
390 |
2009 |
丰年虫 |
340 |
2010 |
丰年虫 |
518 |
2011 |
丰年虫 |
2198 |
2012 |
丰年虫 |
634 |
2013 |
丰年虫 |
985 |
2014 |
丰年虫 |
301 |
2015 |
丰年虫 |
142 |
2016 |
丰年虫 |
2149 |
2017 |
丰年虫 |
- |
五、存在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老化,现有的池塘养殖除了后期部分渔民自建池塘外,还有大部分原建的池塘、坑塘。由于年代久远,存在坑塘埂矮小、垮漏严重,进排水渠系不畅,淤积严重,无法蓄水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池塘渔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分散,境内精养池塘呈分散分布,大部分处于零星分散状态,未形成产业集群,难以管理和统一打造。
第三、部分池塘水源没有保障,存在用水困难的问题,导致实际养殖面积远远小于可养殖面积,严重制约了博州渔业的发展。
第四、水库渔业基本处于未发展状态,应将水库充分利用起来,合理发展水库渔业。
第五、缺乏资金支持,贷款困难,影响了博州池塘、坑塘渔业养殖的发展。
第六、水产苗种的供应没有保障,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欠缺,导致苗种大量死亡,成活率低。
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博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区位优势明显。
博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慧建设为抓手,做大总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新体系,着重打造智慧经济、壮大水产品首位产业、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推动休闲垂钓旅游、做优现代渔业。
“十四五”期间,全州经济发展总体调整方向为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结合总体经济发展要求,水产业发展主要方向:一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做好博州各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建立水产良种繁育场。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从苗种、饲料、药物、水质、运输加工等多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四是推广先进科技应用,推广最新养殖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在保质的前提下合理增量。五是加强渔业政策支持。积极完善渔业保险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六是突出特色品牌打造,未来水产品市场的竞争在于品牌,注重品牌塑造与宣传,提升产业附加值。
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水产养殖面临的形势
博州水域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博州水产以丰富优质的水面资源、成熟的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组织化程度,在池塘集约化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和冷水鱼养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博州渔业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博州的渔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在改革中寻求发展,力求实现现代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发展水产养殖业已不单单是解决“有鱼吃”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吃优质鱼、安全鱼、健康鱼”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物流业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民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安全、绿色的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推行健康养殖是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也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加之环境保护观念的不断深入,走绿色水产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物价全面上涨,鱼用饲料、渔药等渔需物资价格也大幅上涨,导致养殖生产成本增大,水产养殖的比较效益下滑,造成水产养殖业增收难度加大。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发展设施渔业、提高水产品加工水平、搞活水产流通、用绿色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益,才能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
第一、养殖产量普遍偏低。目前全州池塘平均单产1544kg/hm2,距渔业发达的其它地州有很大的差距,在养殖产量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在博尔塔拉河、精河、大河沿子河下游河口水域的坑塘、池塘中进行河蟹养殖的条件和技术较为成熟,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河蟹的养殖,河蟹养殖应作为博州地区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加以推广。2020年精河南美白对虾产量83吨,利用资源优势建立温室、循环水养殖池等工厂化、工程化养殖设施,注重苗种培育和供应,可实现南美白对虾、加州鲈等特色水产品产量的数倍增长。
第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很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州50多万人口对水产品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多,尤其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增加。
第三、发展冷水鱼前景广阔。目前,博州已具备了发展冷水鱼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可以通过进一步布局冷水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使其真正成为博州支柱产业。应该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冷水鱼生产方式,逐步推进博州冷水鱼产业发展,将博州建成我区最大的优质冷水鱼生产基地。
第四、市场前景广阔。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水产品生产基地,博州有优越的水产业基础条件,博州境内及周边有良好的水产品消费习惯及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的调整,通过创立品牌,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使其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设施渔业,开展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发挥地产名特优水产品的市场优势。因地制宜进一步发展集观赏、垂钓、旅游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将现有的比较分散的以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资源加以整合,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娱乐基地。
第五、博州在多个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发展水产业,博州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有稳定的农业产业政策;二是有明显的水域资源优势;三是有相对领先的养殖技术优势;四是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这些优势为博州渔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看,我区在名特优及冷水鱼养殖、池塘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加大投入,要把渔业当成具有增产、增收、增效潜力的产业来抓,以进一步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基地规模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三、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第一、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坚持质量兴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制度,发挥水产养殖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紧跟渔业科技发展,打造设施化、工厂化、生态化的现代渔业,扩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形成本地特色品牌。
第二、名优品种大力推广。继续推广河蟹、南美白对虾等优势名优品种和虹鳟、棕鳟、鲟鱼等冷水鱼优质品种,扩大养殖面积,形成特色品种产业链,积极引进适宜的新品种及优质种鱼,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及选育。
第三、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渐增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对绿色、有机水产品需求日益增加。绿色、生态养殖将成为主要养殖方式,优质、绿色水产品将成为主流。在此形势下,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和水产养殖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已转变成行业主管部门日常工作重点。
第四、生态优质水产品将迎来大发展。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生态健康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些生态优质水产品的价格通常比一般食品高20%~50%,博州水产业要紧跟市场步伐,从“量变”转变为“质变”。
第五、多产业融合发展。渔业加工、流通和休闲服务等二、三产业将逐步融合发展。围绕养殖水域生态资源,打破单一养殖模式,形成集养殖、观光、旅游、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新型渔业产业模式。水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新趋势。
四、水产养殖业前景展望
博州是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通往中亚的主要口岸。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全面实施,博州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水产业带来巨大生机。全州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势头,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趋于优质化、多样化。垂钓和观赏渔业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农村市场的开拓也将拉动常规水产品的消费市场。因此要根据自身特点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名特优、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养殖,设施渔业、休闲渔业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这条主线,努力研究探索走新型渔业产业化道路的有效形式和可行途径,充分发挥和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调整水产养殖模式、增加特色养殖品种、优化渔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养殖技术、提高优质鱼的养殖比重;大力发展名特优、绿色生态优质水产品养殖业,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需要;实现天然水域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水产产业化体系建设,强化依法治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对水产品需求量将会与日俱增,特别是安全、营养、健康的绿色水产品,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渔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养殖生产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向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的方面转变,水产养殖业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展高效生态渔业。以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强化责任,推动渔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抓住有利机遇,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发展特色、生态、休闲渔业,达到产品结构合理、区域特色突出、资源利用有效、效益显著提高的整体要求,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水产业。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着力发展养殖、增殖,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经济稳步发展,渔民收入持续增加。
根据新疆渔业的发展形势,结合博州渔业资源状况、经济基础和开发能力,今后十年博州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保护资源环境,领先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渔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发展名特优产品,不断调整优化结构,逐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水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总体思路,在未来十年要充分发挥博州水源丰富的自然优势,依法治渔,依法兴渔;以科技为先导,加快传统养殖业的技术改造,巩固传统养殖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引进应用养殖新技术,加大老旧池塘改造力度,提高水面利用率,大力推行工厂化、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适度发展水库自然增殖,控制渔业环境影响,突出打造水产品牌和特色效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在逐步减少精养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生态养殖面积,重点抓好以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为主的水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培植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技术推广和渔政执法体系,保障博州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一、划分方法
按照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农渔发〔2016〕39号)的通知,根据全州境内各水域的自然属性、生产条件、养殖水平及今后行业发展的要求,依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水域滩涂功能区,划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禁止养殖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规定范围内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限制养殖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当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养殖区是指除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以外的可从事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
(一)禁止养殖区
1.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2.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
1.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重点湖泊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重点近岸海域浮动式网箱面积不超过海区宜养面积的10%。各地应根据养殖水域滩涂生态保护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确定不高于农业部标准的本地区可养比例。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三)养殖区
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包括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二、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和保护重点
“十三五”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虽然水产品供给总量充足,但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渔业水域不断减少,渔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兴渔战略,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基础,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重点抓好水产原良种繁育、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生产、名优水产品增养殖基地建设,加快增殖渔业、休闲渔业两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博州渔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强化渔业法制建设,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和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完善渔业资源生态、物种保护区,保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强化渔业资源增殖工作,逐步建立鱼类人工增殖基地,做到鱼类自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相结合,使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稳步增长,建立准噶尔雅罗鱼和新疆裸重唇鱼繁殖保护中心。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一、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一)博乐市哈拉吐鲁克水库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位置:哈拉吐鲁克水库位于博乐市小营盘镇,哈拉图鲁格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是博乐市、阿拉山口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面积:0.97km2
范围:哈拉吐鲁克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养殖区坐标范围为:81°45′30.98″E,45°10′0.28″N;81°45′22.14″E,45°10′17.28″N;81°45′44.9″E,45°10′14.8″N;81°45′33.16″E,45°9′58.33″N;81°45′9.91″E,45°9′58.13″N;81°44′42.1″E,45°10′10.49″N;
81°45′54.13″E,45°10′15.86″N;81°46′28.74″E,45°10′3.21″N。
(二)精河县下天吉水库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位置:精河县,下天吉水库是精河县饮用水水源地水库。
面积:0.27km2
范围:下天吉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养殖区坐标范围为:82°54'43.055"E,44°23'40.635"N;82°54'49.073"E,44°23'40.397"N;82°54'59.131"E,44°23'41.410"N;82°55'9.487"E,44°23'41.947"N;82°55'10.848"E,44°23'29.270"N;82°55'6.371"E,44°23'26.633"N;82°54'56.297"E,44°23'26.510"N;82°54'47.302"E,44°23'28.976"N;82°54'40.960"E,44°23'30.060"N;82°54' 40.367"E,44°23'34.205"N。
(三)精河县托托镇地表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位置:精河县托托镇
面积:0.11km2
范围:托托镇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养殖区坐标范围为:83°32'28.379"E,44°30'53.020"N;83°32'35.585"E,44°30'51.546"N;83°32'9.930"E,44°30'21.122"N;83°32'5.727"E,44°30'22.536"N;83°32'26.952"E,44°30'45.449"N;83°32'27.300"E,44°30'48.729"N;83°32'24.803"E,44°30'50.905"N。
(四)精河县城镇二水厂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位置:精河县托托镇
面积:1.08km2
范围:城镇二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养殖区坐标范围为:82°53'7.551"E,44°33'55.721"N;82°53'21.859"E,44°33'55.624"N;82°53'18.282"E,44°33'36.800"N;82°53'2.651"E,44°33'36.868"N;82°53'11.968"E,44°33'28.261"N;82°53'20.592"E,44°33'28.267"N;82°53'20.628"E,44°33'22.426"N;82°53'16.875"E,44°33'7.777"N;82°52'46.932"E,44°33'4.478"N;82°52' 47.124"E,44°33'13.600"N。
(五)温泉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位置:温泉县,禁止养殖区由四个水源井一级保护区组成
面积:0.12km2
范围:1号水源井保护区禁止养殖区拐点坐标为:
80.98619E,44.96611N;80.98799E,44.96521N;
80.98675E,44.96390N;80.98497E,44.96485N。
2号水源井保护区禁止养殖区拐点坐标为:
80.97723E,44.96809N;80.97893E,44.96713N;
80.97763E,44.96587N;80.97589E,44.96688N。
3号水源井保护区禁止养殖区拐点坐标为:
80.97207E,44.97084N;80.97383E,44.96992N;
80.97254E,44.96865N;80.97076E,44.96958N。
4号水源井保护区禁止养殖区拐点坐标为:
80.96469E,44.97261N;80.96686E,44.97229N;
80.96638E,44.97074N;80.96422E,44.97110N。
(六)阿拉山口市江巴斯水库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位置:阿拉山口市,水库是阿拉山口市饮用水水源地水库。
范围:江巴斯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养殖区坐标范围为:82°28'42.70"E,45°08'10.07"N;82°28'07.68"E,45°08'01.36"N;82°28'57.58"E,45°08'16.72"N;82°28'40.31"E,45°08'20.93"N;82°28'25.53"E,45°08'19.30"N;82°28'15.88"E,45°08'10.60"N;82°28'29.87"E,45°07'54.23"N;82°28'53.17"E,45°07'48.19"N。
(七)阿拉山口市地下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位置:阿拉山口市。
范围:地下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禁止养殖区坐标范围为:
82°32'30.87"E,45°10'24.09"N;82°33'02.05"E,45°10'21.85"N;82°33'02.97"E,45°10'26.59"N;82°33'21.77"E,45°10'24..07"N;82°33'26.01"E,45°10'40.03"N;82°33'41.42"E,45°10'38.33"N;82°33'53.28"E,45°10'27.85"N;82°33'31.60"E,45°10'30.47"N。
(八)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管理措施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和陆域范围内开展水产养殖活动。根据《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2月),湖泊、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合理投放滤食性、肉食性、草食性的当地土著品种,发挥增殖渔业的生态功能,实现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渔政执法队伍能力和设施建设,加强以巡护、驻点为主要形式的渔业行政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对各种渔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二、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一)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
面积: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043.82km2,缓冲区面积1262.38km2,禁止养殖区总面积2306.2km2,包括了艾比湖全湖以及湖滨湿地、森林、灌丛等湿地。
位置:禁止养殖区位于博州博乐市、阿拉山口市、精河县境内,范围在东经82°36′~83°50′,北纬44°37′~45°15′之间。
艾比湖及湖滨地带处在阿拉山口大风通道,处于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地带,这里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及植被构成的环境综合体是影响整个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核心,这个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但仍然极不稳定,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极易受各种自然力和人为活动影响。而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不仅会影响到周边环境的质量,且对整个天山以北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艾比湖作为中国重要湿地,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行政区划上地跨精河县、博乐市和阿拉山口市,东西长102.63km,南北宽72.3km。保护区总面积3082.18km2,其中湖面面积637km2,林地面积1560.73 km2,草地面积65.53km2,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一体的超大型湿地,各类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5%。艾比湖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使这里的野生动物、植物种类明显多于周边地区。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物49种,保护植物12种,同时,这里又是重要的鸟类迁徙地、繁殖地、越冬地。
艾比湖卤虫资源非常丰富,储量在全国湖泊中名列榜首。根据专业评估,艾比湖卤虫虫体年资源量约2万吨(鲜重),卤虫初孵1~2天的无节幼体具有大量的卵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鱼、虾、蟹等仔体良好的开口活饵料,也是艾比湖水域特有珍惜鱼类增殖保护所需的天然饵料来源。
(二)艾比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
面积:禁止养殖区面积2km2。
位置:禁止养殖区位于精河县境内,在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养殖区范围内。
2010年11月25日农业部公告第1491号批准设立艾比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准噶尔雅罗鱼等艾比湖特有鱼类,其他保护对象包括小眼须鳅、新疆高原鳅、小体高原鳅等。保护区总面积12km2,其中核心区面积2km2,实验区面积10km2,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月10日~9月25日。保护区位置在精河入艾比湖河口水域,范围在东经82°52′8.44"-82°54′31.42",北纬44°47′0.82"-44°49′8.64"之间。核心区是由以下4个拐点沿河道方向顺次连线所围的水域,拐点坐标为(82°52'6.78"E,44°47'00.82"N;82°52'50.25"E,44°47'12.91"N;82°53'13.57"E,44°47'57.08"N;82°53'44.05"E,44°48'23.45"N)。
(三)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
面积: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km2,缓冲区面积3.945km2,禁止养殖区面积4.945km2。
位置:禁止养殖区位于温泉县境内,范围在东经80°26′~80°34′、北纬44°50′~44°57′之间。
新疆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乌斯图别格怎(原苏鲁别珍)的库得更布鲁格为中心的新疆北鲵栖息地核心区界标以内100hm2为核心区,以核心区界标向周边辐射394.5 hm2为缓冲区,缓冲区以外的周边200 hm2为实验区。
(四)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自然保护区
面积:禁止养殖区面积314km2
位置:禁止养殖区位于温泉县境内,范围在东经东经81°43′09″~82°33′18″,北纬45°07′43″~45°23′15″之间。
2000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类别为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级别为自治区级。2005年3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增扩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面积,保护区面积增扩至314km2。
(五)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
面积: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323.9km2。
位置:禁止养殖区位于精河县境内,范围在东经83°18′~83°52′,北纬44°46′~44°58′之间。
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塔城地区乌苏市和精河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部,总面积为546.67km2,核心区面积为64.55km2,缓冲区面积为259.35km2,实验区面积为222.77km2。
(六)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止养殖区管理措施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展水产养殖活动。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对湖泊、流域名贵、濒危野生鱼类的保护力度,确保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强化渔业资源增殖工作,建立鱼类产卵场和人工繁殖基地,做到自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艾比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规范工作机制,对准噶尔雅罗鱼、小眼须鳅、新疆高原鳅、小体高原鳅等艾比湖特有鱼类进行原栖息地保护。对新疆裸重唇鱼等流域种质资源保护品种进行原栖息地保护,尽早建立增殖救护中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渔政执法队伍能力和设施建设,加强以巡护、驻点为主要形式的渔业行政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对各种渔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三、河道禁止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类型: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范围:禁止养殖区范围包括全州具有行洪功能的河流的行洪区及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域。主要包括博河、精河两大水系6条河流,分别为博河、精河、大河沿子河、阿沙勒阿乌孜河、沃托格赛尔河、哈拉吐鲁克河。
管理措施:河道禁止养殖区水域范围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围栏养殖以及其它可能污染河流水体的水产养殖活动。河道禁止养殖区陆域范围内禁止从事池塘养殖、坑塘养殖等可能影响河道堤防安全,污染河流水体的水产养殖活动。渔政执法部门加强监督巡查河流禁止养殖区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侵占或破坏博河、精河流域准噶尔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等土著保护鱼类的栖息地、索饵场、育肥场和洄游通道,要依法加大对非法捕鱼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一、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限制养殖区
限制养殖区依据:限制风景名胜区开展水产养殖,在限制养殖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位置范围: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是以湖泊、湿地、草原、森林、雪山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的高山湖泊、草原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博州境内西南端,距博乐市约100km。坐标范围东经80°39′~81°30′,北纬44°27′~44°45′之间。
二、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限制养殖区发展措施
赛里木湖位于天山山脉北支博罗霍洛山脉的最西段,典型的高山封闭型湖泊,是新疆容积和水域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泊。湖面高程2073m,湖区总面积457 km2,集水总面积为1408km2,最大水深96m,平均水深46m,蓄水总量为210.0×108m3。赛里木湖海拔高,湖水水源主要是沿湖四周山脉的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泉水所汇成的小河,湖水温度常年较低,年平均表层水温为7℃左右,最高水温19.3℃,非常适宜冷水性鱼类栖息生长。
赛里木湖中起初没有任何鱼类生存,20世纪70~80年代中科院、自治区水产局和博州水利局等单位先后2次对该湖进行准噶尔雅罗鱼、新疆高原鳅、斯氏高原鳅、鲤鱼、银鲫、高体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胡拟鲤、东方欧鳊和河鲈等十多个品种的引种移植。但因赛里木湖水温常年较低、无进出河流,这些鱼类表现出生长缓慢,种群扩增速度极低的现象,一些品种甚至逐渐消亡,无法形成经济效应。经多年考察研究提出移植冷水性鱼类的想法,从1998年开始连续6年先后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和凹目白鲑等冷水性鱼类发眼卵,经孵化培育后全部投放赛里木湖,并很快在赛里木湖形成渔业效应。为了解决苗种的自给问题,2000年温泉县修建了新疆第一个“新疆冷水鱼类繁育基地”。同年新疆水产科研所开展了高白鲑和凹目白鲑的人工繁殖工作。目前赛里木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白鲑、凹目白鲑生产繁殖基地,年生产白鲑鱼苗5000万尾,虹鳟鱼苗200万尾,年产鲑鱼200~300t,渔业前景非常广阔,已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赛里木湖渔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区各生态环境因子的科学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湖泊渔产潜力,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和实施赛里木湖冷水性鱼类绿色生态增养殖方案,通过技术创新稳步提高赛里木湖渔业生产力,使之成为新疆的冷水鱼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赛里木湖优势资源,通过水产种业提升和技术创新,把渔业生产与水环境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协调渔业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把渔业的常规发展转变为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渔业发展后劲。
三、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限制养殖区管理措施
统筹环境保护与渔业生产发展,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合理发展生态渔业,防止一刀切、不加区分地禁止所有渔业活动。根据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渔业资源禀赋、水域承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科学布局、分类施策,坚持“一湖一策”,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鼓励发展不投饵的增殖渔业。
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实行增殖放流计划报告制度,根据水域承载力增殖放流所属水域本地种的种苗或已增殖放流的其他经济鱼类,对首次增殖投放其他经济鱼类要经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才能开展增殖。渔业的捕捞要最大限度减少对非增殖品种的误捕,确保不对非增殖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公安、渔业渔政、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工作,加大湖泊渔政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第十二节 养殖区
养殖区包括博州行政区划范围内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之外的滩涂养殖区域。根据博州滩涂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气候特点及地理位置,全州渔业养殖区布局总体上划分为池塘养殖区、水库生态增养殖区、其他养殖区等三个区。
一、池塘养殖区
(一)博乐市池塘养殖区
博乐市周边现有养殖池塘79hm2,年产各类商品鱼204t,主要分布于市郊及各乡镇。上述池塘因为池塘老化、鱼池较浅以及水量缺乏等原因,造成池塘单产普遍较低。首先应对现有池塘进行技术改造,清除池底淤泥,增加单位载鱼量;其次加强对渔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的养殖技术水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同时按照绿色生态养殖的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健康养殖。
本区规划目标是积极推广跑道式养殖、陆基集约化养殖和综合种养等适合本地的循环水养殖模式,提高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发挥区位优势,建立观光、餐饮、垂钓为一体的名特优水产品绿色养殖基地。发展池塘养殖为主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稳定现有养殖面积,提高单位养殖产量,逐步向绿色生态水产品的方向发展,同时依托地缘优势,发展休闲渔业等现代渔业。
(二)温泉县冷水鱼养殖区
温泉县得益于独特的冷泉水资源开展冷流水养殖,目前有新疆赛湖渔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辖的温泉冷水鱼良种繁育中心、鲑鳟渔业合作社、泉水源冷水鱼养殖和销售专业合作社、博州水管处绿水源水产公司、北泉农业合作社以及十余户个体养殖户,冷水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现有养殖面积(含陆域)52hm2,年产鲑鳟鱼类商品鱼80t。新疆赛湖渔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在温泉县投资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白鲑鱼类深加工厂从而打开了国际市场。2017年该公司新建成的具有出口欧盟资质的鱼产品加工厂也已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提供了基础保障。
本区充分利用境内泉水众多,冷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形成产业规模;同时规范养殖生产方式,严格按照绿色水产品的生产模式组织生产,以生产绿色水产品为最终目标。在发展冷水鱼养殖生产的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研发虹鳟鱼精深加工技术,延长冷水鱼养殖产业化的产业链;二是开拓虹鳟鱼的销售市场,使养殖者的产品顺利转化为商品并获得经济收益。
本区规划目标是作为冷水鱼大规格苗种生产基地,为赛里木湖增殖渔业提供大规格鱼种,逐步将温泉县建成新疆最大的绿色冷水鱼生产基地,形成“一县一品”的产业化格局。
(三)精河县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区
精河县现有各类养殖池塘274 hm2,年产各类商品鱼279t,规模化的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有10余个。养殖池塘主要集中在阿合其农场和大河沿子镇,养殖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大宗水产品以外,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名特优品种的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86t。除满足本县水产品的需求外还供给博州其他县市,是全州的池塘养殖主产区。
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和水土自然优势,发展池塘养殖业,普及科学养鱼技术,提高单位养殖产量,规范生产手段,逐步向生产生态绿色水产品的方向发展。该区应逐步推行低耗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市场前景看好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按照绿色生态养殖标准,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以突出特色、优质为目标,形成和打造精养高产区品牌产品,实现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二、水库养殖区
(一)博乐市五一、七一水库增养殖区
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现有五一水库、七一水库两座水库,其中五一水库为中型水库。上述最大库容合计2410万m3,最大面积108.2hm2,目前无渔业产量。两座水库对各个水库的理化、生物状况作详尽调查,根据水库的资源状况开展增殖渔业,改善水库水质的同时充分利用水库的饵料资源。在保证正常养殖水位的前提下制定合理投放模式和生产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其渔产潜力。
(二)温泉县鄂托克赛尔水库养殖区
温泉县鄂托克赛尔水库最大库容2990万m3,最大库容面积192hm2。该水库为山区中型水库,始建于1988年,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及发电,正常发电后保持库容在700m3,面积59.3hm2。该水库应在对水域理化、饵料生物资源做详尽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以绿色水产品为目标开展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的养殖。
(三)精河县沙尔托海水库增养殖区
精河县境内沙尔托海水库最大库容998万m3,死库容240万m3,为山区水库,自建成后尚未开展渔业生产。在该区域合理开发利用水体资源,发展增养殖渔业,针对水库的水文、水质、各种理化及水生生物资源等做一详尽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方案,发挥水库的渔产潜力。
三、其他养殖区
(一)休闲渔业区
依托赛里木湖国家5A级风景区名片以及温泉县冷泉水、湿地资源每年引来众多国内外游客。以赛里木湖高白鲑、虹鳟为特色,鼓励在博尔塔拉河周边已开展冷水鱼养殖的滩涂水域结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设立鲑鳟鱼类科普区、特色养殖观赏带、垂钓点、体验养殖区(投喂、捕捞)、水产品销售区。充分挖掘、传承、发扬当地的渔业文化,将河谷冷水鱼养殖带作为观光点,将建成集捕捞、养殖、观赏、垂钓、旅游、度假、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渔业区。
(二)盐碱地生态养殖区
精河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土壤盐碱化程度均较高,盐碱地开发利用率很低。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资源,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多年探索证明,综合养鱼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一个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渔为主,渔、农、牧、副综合利用开发,逐步地建立起综合生态养鱼生产模式,以渔改碱的“上农下渔”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将获得可观的综合效益。利用盐碱水和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既实现了“变害为宝、变废为宝”的目的,填补博州乃至全区碱水渔业生态养殖的空白,也有助于修复生态环境,盐碱水的开发利用对精准扶贫工作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养殖区发展管理措施
(一)发展措施
1.加快渔业基地建设,提高渔业整体效益
(1)建设名特优鱼类养殖基地(详见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2)建设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详见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
2.完善“五个体系”,保障渔业健康有序发展
(1)完善渔政管理体系,依法保护养殖者权益。完善水产养殖许可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要求,加强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依法保护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权利。
(2)建设苗种繁育体系,优化养殖生产模式。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高苗种生产能力和良种覆盖率。推广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为养殖结构调整,大水面渔业增殖奠定基础。
(3)建设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水产科技示范园建设,开展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渔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重点推广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技术。积极拓展养殖空间,加强盐碱水域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
(4)完善水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加大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力度,探索博州渔业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5)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渔业信息库和发布平台,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为渔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信息,宣传赛里木湖优质品牌鱼类产品,提高博州渔业的知名度。
(二)管理措施
统筹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稳定水产健康养殖面积,保障养殖生产空间。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养殖水域滩涂占用,严禁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
加强疫病防控,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强化水生动物疫病净化和突发疫情处置,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广疫苗免疫、生态防控措施,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用兽药减量行动。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技术措施开展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和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加强养殖尾水监测,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落实养殖尾水排放属地监管职责和生产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第四章 重点建设项目
第十三节 重点建设项目
一、苗种繁育基地建设;
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
三、示范基地建设;
四、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五、渔业服务体系建设;
六、鱼品加工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项目详见表17)
由于州党委、州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近几年来,随着渔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博州渔业行政管理机构得到了加强,渔业执法体系逐步完善。尤其是精河县,渔业管理机构较健全,在强化渔业执法、整顿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环境与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为适应博州国民经济发展对渔业生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博州渔业管理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应尽快完成技术推广、渔业水域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测、渔业病害防治等机构的建设,使之承担相应的任务,以确保博州渔业遵循科学发展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与各级政府、计划、财政、金融等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加大对渔业的投入。一是渔业发展的专项投入增幅不低于各级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保障国家重点渔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资;三是加大渔业科研、推广、鱼病防治、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的投入,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步伐,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四是加大在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兴农等方面的投资,要切实考虑湿地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水产养殖等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内容;另外,通过渔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广辟资金来源,招商引资募集社会资金参与渔业发展,使自治州渔业的投资组成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渔业主管部门要强化资金管理,使资金投入发挥最佳效益,确保自治州渔业稳步健康发展。
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优势产品,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步伐,推动水产业发展与壮大。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切实增强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大事来抓,重点强化基层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创造有利条件,增加推广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增强推广手段、创新推广方式、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发展渔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要建立健全以自治州水产技术推广站为龙头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推广网络的作用,建立科技示范区,开展以科技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推广活动,迅速将新品种、新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形成规模效益,带动渔区经济的发展,培植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形成一支由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渔民技术员组成的结构合理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以支撑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深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是要将职能细化成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到机构和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定责。二是要完善机构设置,逐步建立“五有”(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三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服务在县(市)、管理在州、双重管理、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一是提高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规范公益性、基础性、示范性项目和政策性产业引导扶持奖励等,推广政策性渔业保险,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扶持农渔民发展渔业生产等,以引导养殖向规范化、标准化、环保化发展。二是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龙头企业的银行贷款给予低息和贴息优惠,通过多种渠道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渔业生产加工大企业、集团和城市工商资本发展。三是宽松融资政策。通过贷款贴息、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等方式,降低贷款风险。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年~2030年)》报批稿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农村局上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并由博州人民政府颁布施行。经批准的规划向社会公开,并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年~2030年)》是博州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本规划一经博州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因生态安全、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规划或产业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养殖水域滩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博州水产渔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在局部地区进行的不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调整的一般性修改,可由县(市)水产渔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调整的,报州渔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由县(市)水产渔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