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部署在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实施以工代赈政策以来,州发改委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制度,聚力把好政策知晓、项目质量、考核评价“三道关”,统筹推进以工代赈工作走深走实。2024年,博乐市、温泉县以产粮大县的身份首次纳入以工代赈支持名录中,2024年,博州争取国家以工代赈项目资金2644万元,支持7个项目建设。
一、聚力把好“政策知晓关”
㈠政策指引。参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规范流程,结合博州实际,制作以工代赈服务指导PPT。按工作部署推动、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建设实施等不同阶段,逐一明确州项目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参与环节、目标任务等,供各县市参考把握管理规范,推动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
㈡汇编成册。汇总国家、自治区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管理办法、重要通知等政策文件,转发至县市严格遵照执行,综合研判城乡劳动力就业、防止返贫监测等实际情况,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重大问题。
㈢培训答疑。采取工作推进调度、部门座谈、实地调研检查等形式,定期开展政策解读培训会议,切实将政策讲深讲细,让项目单位、施工单位清楚政策是什么、应该怎么干,面对面回答基层的政策疑惑。截至目前,已召开政策指导培训会3次,有力促进全市以工代赈工作顺利开展。
二、聚力把好“项目质量关”
㈠谋划环节。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聚焦政府专项债、财政专项资金等方面项目,选取带动就业人员多、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高、以工代赈示范作用好的重点工程项目,以及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对接自治区,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去年已来,共推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个。
㈡审批环节。贯彻落实以工代赈实施方案,规范相关项目的审批要求。在重点工程领域,提供参考文本,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要件中,以适当形式体现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用工环节、预期成效,在批复文件中提出相关要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时效。截至目前已批复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9个,涉及用工1630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730万元。
㈢实施环节。加强全链条全领域监管,重点把握劳务用工技能培训和报酬发放等核心内容,依托国家调度系统,强化季度监测管理,完成每月调度任务。对使用中央预算资金的项目,明确专人作为直接监管责任人,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县市发展改革部门作为监管直接责任单位,落实开工、建设、竣工“三到现场”等监管要求,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三、聚力把好“审查论证关”
州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牵头职能,对县市以工代赈实施情况开展常规性监管和不定期机动性监管,针对组织领导、监测预警、督导调研及中央专项资金项目储备申报等常态化工作,实行过程管理和结果审查相结合。按照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狠抓‘八个文本’”(可研报告、批复文件、计划文件、招标公告、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务工合同、验收报告)要求,对政策制度完善、专项资金使用、劳务报酬发放、务工和技能培训等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综合审查论证,确保政策执行不跑偏、不走样。
审核:罗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