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空经济基本情况
一是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低空,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经济包括飞行制造、飞行服务、飞行保障和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产业上游主要涉及零部件、电池、高分子材料等;中游以载荷平台、无人机制造、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为主,包含eVTOL、无人机、直升机和传统固定翼飞机在内的多款产品;下游则关注空域规划管理及场景应用。当前,低空经济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上游及中游的装备制造环节将率先受益,未来中下游的低空飞行与应用将是整个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
二是低空经济未来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3月,工信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计划到2027年显著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并在2030年前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新模式,预计至2035年可带动万亿元产业空间。
三是全国各省市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截至2024年4月,共有2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5个省份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分别是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
二、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低空经济中下游核心产业定位。低空飞行服务与应用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对整个低空经济的发展起着牵引和催动作用。未来,利用低空飞行持续向生产作业、公共服务、航空消费三大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其中,生产作业包括农林植保、石油服务、电力作业、航空探测等,公共服务包括快递物流、应急管理、警用飞行、政务飞行等,航空消费包括文旅拍摄、私人飞行、航空运动、飞行培训等。
二是完善飞行审批与空域备案政策规定。包括对空域和航线的合理划设、空域运营权出让、空域与航线租赁服务以及完善对飞行活动的监管,进而持续吸引相关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三是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设施等地面保障设施网及低空航路航线网的建成落地,统筹共建低空智能信息网、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及低空监管服务平台等低空新型基础设施。
四是激发低空消费活力。依托新疆丰富旅游资源,开发空中游览、航拍摄影、航空表演、私人飞行等低空消费项目,探索无人机竞速等低空飞行赛事,研究开辟低空旅游专线。
五是加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政策保障。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自治区财政资金统筹和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政策补贴力度、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协同,培养、吸引相关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打造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审核: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