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健学生体质,结合我州实际,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课间延长至15分钟,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着力解决校园“小眼镜”“小胖墩”问题。
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
各学校根据实际优化调整课程、课时设置,将每天1节体育课编入课表。小学一至二年级采取“4+1”模式,在原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趣味田径”“快乐体操”“花样足球”等特色体育活动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按照“3+1+1”模式,在原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体能课和1节球类、田径类、体操类、冰雪类、中华传统体育类等特色体育活动课。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学校还通过培训全科教师、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开展辅助教学、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及教练员担任(兼任)体育教师等方式,确保体育教师配备到位。
课间15分钟
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安排60分钟大课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场地条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或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课间活动,如,小学低年级可以开展跳绳、踢毽子、丢手绢等简单有趣的游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年级可以组织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小型比赛或进行集体跳绳、健身操等活动,还可以安排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带动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呼吸新鲜空气。充分保障学生午休,严禁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延迟离校及变相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严禁缩减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时间。3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户外体育场地节假日、寒暑假向学生及周边居民群众开放。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地见效,州、县(市)两级教育部门将随机抽取学校课表进行检查,并对各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教育督导评估范围,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审核:李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