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服务窗口是公安机关沟通、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博州公安机关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4×3”举措为抓手,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措施,全力打造“四型”公安服务窗口品牌,推进场所设置合理化、内部管理制度化、办事流程规范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方法多样化,积极构建便民、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通道,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三为先”,打造“规范型”服务窗口。一是基础设施标准化为先。合理划分“面对面”办证区域,升级基层窗口服务硬件设施,为群众免费提供老花镜、充电器、便民伞、报刊、饮水机等便民服务设施,营造舒心的办事环境。二是工作制度规范化为先。推行亮牌服务,在窗口醒目位置公开服务事项、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服务标准等,为办事群众提供事前指导。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全面推广告知承诺制,推行“先办事再补齐”容缺受理机制,实行“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服务举措,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三是日常行为养成化为先。紧紧围绕改革政策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全面系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操作流程,确保窗口民辅警熟练掌握业务办理流程。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指导,确保业务受理及时跟上警种部门政策规定变化。
二、“三服务”,打造“亲和型”便民窗口。一是优化服务“智慧办”。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推动网上网下多渠道办理,大力推广新疆公安微警务、新疆公安APP、交管12123手机APP等平台应用,手把手教授群众公安业务网上办理操作方法和流程,将传统窗口接待的“面对面”方式转变为网络服务的“键对键”方式,充分发挥网上警务优势,进一步减轻窗口办件压力。二是延伸服务“灵活办”。紧盯企业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办事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开辟“预约专场”,提供“延时+错时”“预约+上门”“手机+视频”等多种便民服务,实行延期办、优先办、寄递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群众企业提供“7×24”小时服务,让“信息跑”代替“群众跑”。三是靶向服务“贴心办”。主动为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引导、领办、帮办、上门服务。为满足节假日务工返乡人员、周末及假期返乡大学生以及参加中高考考生的紧急业务需求,建立特事特办机制,强化与审核审批部门的协调对接,确保业务受理、上传、审核和发证等环节的优先处理,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三承诺”,打造“温馨型”形象窗口。一是承诺窗口服务有“四声”。坚持从警容警姿、待人接物、文明用语、接听电话等细节入手,规范窗口服务礼仪,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对前来办事群众主动上前招呼、耐心解答咨询,做到来有“迎声”、问有“应声”、去有“送声”、赢得“掌声”。二是承诺亲民服务有“五心”。始终保持“文明、热情、高效”的精神状态,对待群众坚持用诚心服务、热心帮助、耐心回问、细心办事、用心待人,做到换位思考、以诚相待、不急躁、不厌烦,实现从“我办”到“帮办”的角色转变,减少群众办事的距离感,提升窗口服务满意度。三是承诺窗口服务有“六零”。窗口民警在受理业务时坚持做到“三多”,即多问一句,准确理解群众需求,多看一眼,注意细枝末节是否被遗漏,多查一遍,及时核对申请事项,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做到窗口服务责任零推托、受理零推诿、事项零积压、服务零距离、办事零差错、工作零投诉,让群众暖在心头、满意而归。
四、“三抓手”,打造“发展型”示范窗口。一是以制度规范为抓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接负责制、警务公开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制定事项办理流程图,编制规范化、标准化、通俗化的办事指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解读法律条款、政策文件,为办事群众提供事前指导,通过简化环节、压缩时限、缩减资料等一系列“瘦身减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以监督评议为抓手。畅通网上网下投诉监督渠道,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好差评”工作机制,依托“办不成事”窗口,将警容风纪、群众满意度评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内容作为日常关注重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及时处理群众投诉和举报线索,确保群众问题有人管、解决有渠道、结果有反馈。三是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窗口服务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定期开展月考、季考,逐点、逐项、逐人考核,推动综合窗口工作有序运转,促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切实为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效、更放心的公安服务。
审核人:王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