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州因地制宜推进优质资源整合和扩容,聚力于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培养、中医民族医传承发展、宣传等重点工作,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服务,强化县、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全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筑牢中医药传承保护网。一是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辖区内5家公立中医医院,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4家妇幼保健院、1家传染病医院均设置中医科;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26家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率达100%。二是强化中医医院龙头作用。整合中医药资源,构建了以博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和支撑,有序推进市维吾尔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融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体系。形成了“镇镇有医馆、处处可把脉”的中医服务体系。
打造中医药传承特色项。一是中医馆提档升级,优化诊疗环境。博乐市投入6307.37万元,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博乐市乡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每个中医馆配备中药饮片300余种,中成药100余种,提供针灸、火罐、刮痧、穴位贴敷、埋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2项以上,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如针灸治疗仪、艾灸仪、中药熏蒸机等。实现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二是因地制宜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均配备火罐、刮痧板、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足浴盆等中医适宜技术设备,能够提供火罐、艾灸、推拿、烤电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5项以上。建设中医阁试点卫生室5个。运用中医健康理念开展健康教育,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辖区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中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三是营造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规范设置康复理疗室、中药房、煎药室、中医民族医专家诊室,悬挂中医文化宣传画、设置中医知识宣传栏等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
锻造中医药传承人才队伍。一是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通过专家下派、坐诊查房、授课培训、技术指导、远程医疗等形式,实现医联体、医共体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区域内整体中医药服务水平。建立中医药人才湖北援博长效机制。通过与湖北签订中医药人才队伍长效援助协议,每年开展组团式援助,有效夯实了全州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才队伍。二是积极开展业务技术推广培训。每年举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班,基层医疗机构参训率达90%。建立博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博乐市人民医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针疗法”传承基地,邀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针疗法”传承人杨恩来教授授课,共培训20人。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方式,为基层培养中医药人才。实施基层优秀人才提升计划,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审核人: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