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博州卫生健康援疆工作完成各项既定工作计划。第九批援疆医生门诊共接诊22665人次,完成手术1967台次,参与会诊950次,处置病例数24395人次,义诊189人次,授课448人次,开展“1+1”或“1+N”师带徒109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6个(其中填补博州五师地区空白15项),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3篇。
一是因地制宜,一院一策以院包科。根据受援医院实际需求,襄阳、荆门市9所医院“以院包科”支援精河县人民医院12个科室建设;宜昌、咸宁市5所三甲医院“以院包科”支援温泉县人民医院16个科室建设。博州境内4所“组团式”和“小组团式”试点受援医院均“一院一策”,建立“以院包科”精准支援目标,形成可持续的支援机制。
二是出台方案,统筹实施同频共振。陆续出台《湖北省援疆医生师带徒评价方案》《湖北省第九批卫生健康援疆宣传工作方案》《湖北省第九批援疆医生健康服务“八进八联”活动工作方案》等,统筹规划66名援疆医疗人才具体工作任务,统一行动统一宣传,形成合力,极大提升了工作质效。
三是人才培养,前后互促推进落地。湖北和博州联合召开鄂博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推进视频会,就进一步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湖北省卫健委、湖北省相关市州卫健委、博州人民政府、第五师双河市、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领导,以及援受医院院长等共计110人参加会议。会议坚持已问题导向,找出援建科室急需解决的问题169项,其中人员培养、技术培训类131项,科室管理、制度建设类17项,科研培训类14项,建名医工作室、诊疗中心类7项,湖北支援医院照单全收。
四是技术帮扶,需求导向提升服务。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专业团队近1年持续带教下,第五师医院肿瘤放疗中心顺利启动,充分发挥直线加速器这一高精尖端大型医疗设备优势,在肿瘤诊疗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博州人民医院召开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哈外科学术交流论坛,发挥“国门医院”优势,为中哈双方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聚焦外科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分享前沿进展,探讨学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同促进外科医疗质量发展。
五是品牌效应,设立湖北医生流动义诊室。持续发挥湖北医生品牌效应,在博乐市小营盘镇中心卫生院、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中心卫生院、温泉县哈日布呼卫生院、顾里木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0家基层医疗机构设置湖北医生流动义诊室。聚健康所需,解民之所盼,制定管理办法,援疆医生免费坐诊,在居民群众家门口设置专门工作室提供“零距离”健康服务,统一设计、制作标识标牌,规范管理运行。
审核人: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