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全方位开展教育援助工作,推动项目援助取得新突破、人才援助取得新进展、名校带动取得新成效、交流互访取得新成果、教育援疆呈现新格局。
高站位推动顶层设计,教育援疆跨入新阶段。应博州所需,尽湖北所能,每3年签订对口支持计划书,加大教育帮扶力度。2023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湖北省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新一轮援疆重点工作、重点工程。2024年1月,湖北省教育厅出台《湖北教育援疆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精品名校等5个方面确定了18项创新性举措、突破性政策。湖北定向博州本科招生计划增至每年400人。
高标准实施援疆项目,教育基础设施再提升。2021年以来投入1.94亿元实施博乐市第一初级中学(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博乐分校)综合楼及配套附属设施、精河县第三中学科技报告厅等10个教育项目,新建校舍4.82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博州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其中,每年投入320万元,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教师保障经费项目,助力博州教育软实力提升。
高质量“组团式”支持,教育援疆模式再创新。借助湖北名校(园)资源在博州办分校(园),名校办分校数量达到8所,进一步完善从学前到大学“全链条”“组团式”援疆新格局。“组团式”支持模式助力华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连续两年本科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稳定在80%以上,985上线率两年稳定在50%;助力博州2024年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较2023年实现“双提升”。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在鄂高校30批次200人次来博调研洽谈,签订政校企合作协议8项,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6个,人才培养基地14个。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在鄂高校持续向博州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队,助力博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实施人才援助,助力教师队伍再加强。2021年以来,共选派275名优秀援疆教师到博州任教,完成第八、九批援疆教师轮换工作,首次选派专职教研员等学科骨干,目前全州135名援疆教师集中在10所学校任教。充分发挥援疆骨干教师“传帮带”功能,狠抓“青蓝工程”,指导博州教师开展课题研究12个,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大赛获奖1556人次;选派博州学校管理、教学骨干30批次280人次到湖北名校跟岗锻炼。常态开展“荆楚教育名家边疆行”“鄂博名师大讲堂”等活动200余场次,培训博州教师3.7万余人次,实现从“输血”到“活血”的提升。
高起点“校帮院”支持,助推职业教育新跨越。深化“2+10”对口援疆机制,首次选派博士学位教师组团支持,助力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博职院”)四年内在校生由5500人增至10000余人,入选自治区优质高职建设项目。指导博职院成功申报与新疆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与昌吉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专本衔接“4+0”“3+2”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实现专本贯通培养。帮助博职院成功入选中泰合作“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示范校。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博职院申报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获批。湖北博州职教园创建为自治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跨入提质创优快速发展新阶段。
高频率互动交流交往,鄂博师生情谊再增进。2024年组织20批次1031名学生赴北京、湖北等地开展“祖国情 中华情”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参观学习,推动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北楚才写作大会首次在博州举办分会,全州35个民族25315名中小学生与武汉学子同写一篇作文,以文字会友。深化博州79所中小学幼儿园和湖北82所优质学校结对共建,年度线上线下开展“手拉手”交流活动88场次2.2万人次,博乐市第一小学、精河县初级中学等与结对学校开展“鄂博”双向研学旅行活动,做实“三交”“五同”,有效促进鄂博师生交流交往交融。
审核人: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