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治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粮食种植面积连年提升,超额完成小麦、玉米等约束性种植任务,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由“州内结余”向“供给国家”的转变,粮食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但从长期看,仍存在发展层次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带动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匮乏
全州涉粮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小企业较多,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效应不强,产业集聚效应弱。国有企业牵头作用发挥严重不足,在创新发展、优化布局上投入不够,现已成为博州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而且,由于粮食市场低迷,加之新疆仓麦园、新疆天山面业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进驻州内面粉市场,挤占份额,州内小企业多处于停产状态,较大规模的企业也只是间歇性生产,产能利用率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二、全产业链发展要素保障瓶颈依然突出
资金、技术、人才、优质粮源缺乏。一是资金短缺。近年来,部分粮油加工企业进行仓储设施建设、有的拓展玉米贸易或涉足其他行业,资金占用严重,银行授信审批严格,贷款手续复杂、门槛高,有的银行不愿授信,致使企业贷款难、资金短缺。二是缺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部分粮油加工企业工艺落后,产品单一,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多数粮油加工企业负责人思想保守,不善钻研,技术改造不到位,研发费用投入低,产品没有竞争力。三是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专业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引进难、留住难,创新型人才匮乏。四是优质原粮短缺。博乐市、温泉县强筋、富硒、有机小麦推广不足,进境粮食加工企业配额不够,优质原粮极为短缺,从州外收购由于运距长、运费高,造成成本增加。
三、全产业链发展整体环境尚待优化
一是种粮比较收益较低,粮食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大多处于产业链最低端,农民种植积极性不强。二是与内陆市场运距长,物流成本高,粮食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受限。三是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不完善,仓储设施布局不平衡,没有形成完整的粮食物流节点网络,交易方式比较落后。四是农业营商环境有待优化,企业入乡发展面临审批环节多、流程繁琐、跟踪服务缺失等突出问题,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不足。
审核: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