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信息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11月24日 13:46  博州统计局

2002年全州各族人民在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据统计,全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地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第一产业增加值6.9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14.2%。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别为36.3%、23.8%和39.9%,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8%的增速中,第一产业拉动2.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4.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5.46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3%。从分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看,医疗保健服务、烟酒及其用品和衣着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和带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烟酒及其用品上涨9.4%,衣着类上涨4.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3%,食品下降1.9%,家庭设备用品及其服务下降3.3%,交通和通讯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下降0.8%,居住下降8.9%。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下降0.7%,肉禽及其制品上涨7.9%,鲜菜下降24.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3%。

年末在岗职工4.99万人,比上年增长0.2%;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2.79万人,增长14.1%。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家,全年城镇安置就业人员2220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167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50%。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5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比例仍不够合理,二三产业还不发达,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质量效益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非公有经济总体水平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还比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主要农作物呈“两增、两减”趋势,即粮食、甜菜生产增加,棉花、油料减少。全年棉花种植面积38.72万亩,比上年减少10.3%;粮食种植面积33.35万亩,增长7.6%;油料种植面积12.01万亩,下降10.8%;甜菜种植面积5.63万亩,增长41.5%;蔬菜种植面积2.79万亩,增长37.4%。全年粮食产量19.26万吨,增长13.4%;棉花产量4.74万吨,下降3.2%;油料产量2.09万吨,下降13.7%,甜菜产量19.9万吨,增长37.2%;瓜果产量1.79万吨,下降16.7%。畜牧业持续发展。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116.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区年内牲畜出栏达68.59万头(只),增长3.6%;肉类总产量2.03万吨,增长11.5%;绵羊毛产量2191吨,增长2.7%;牛奶产量2.45万吨,增长13.4%;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26.7%。全年水产品产量703吨,下降0.3%。

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8亿元, 比上年增长15.9%;乡镇企业总产值11.16亿元,增长12.4%;完成营业收入10.96亿元,增长13.8%;上交税金3406万元,下降5%;实现利润4374万元,增长2.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4.21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510千瓦,增长9.5%;大中型拖拉机1608台,增长11.1%;小型拖拉机9609台,增长6.7%;化肥施用量(折纯)1.74万吨,增长4.6%;农村用电量4180万千瓦小时,增长7.6%。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06.3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2亿元,增长17.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30.8%;重工业增加值0.32亿元,增长28.9%。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带动了投资类工业品的较快增长。其中供电量增长11.0%,红砖增长22.2%。全年棉纱产量11931吨,增长40.6 %。此外,主要工业品中皮棉增长6.2%,机制糖增长50.5%,农用薄膜增长3.9%,原盐增长83.4%,酒精增长1.9倍。但一部分工业品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水泥下降1.9%,棉布产量下降44%,食用植物油下降26.7%,饮料酒下降41.2%,木材下降27.7%,麻黄素下降89.2%。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3%,上升5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8%,下降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3725万元,增长17.3%;年末产成品库存18831万元,增长86%;年末应收账款净额3110.7万元,下降44.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7.2%。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下降1.9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下降25.3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上升3.4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快0.0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2.73%,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380元/人。盈利企业盈利额478万元,下降77%;亏损企业亏损额1957万元,增长61.2%;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479万元。分行业看,水泥制造业是实现盈利最多的行业,纺织业亏损较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工程205个,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32.4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3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6%。主要特点:(1)地方投资增长快于中央。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78亿元,增长59.7%;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下降25.8%。(2)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52亿元,增长49.1%;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24亿元,与上年持平;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0.79亿元,增长89.5%。(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8.45亿元,增长41.5%;集体经济投资0.03亿元,下降5.2%;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0.13亿元,下降2.3%。(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79亿元,增长68.1%;第二产业投资1.47亿元,增长28.9%,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0.79亿元,增长1.1倍;第三产业投资6.32亿元,增长24.7%。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初安排的15项重点项目都开工建设,共完成投资额2.36亿元。其中:精河下天吉水库完成2336万元;艾比湖生态工程完成投资506万元;阿拉山口绿化工程完成投资429万元;博州广播电视宽带网工程完成投资1767万元;博州优质棉基地工程完成投资1962万元;精河大河沿子小城镇建设完成1257万元;博州农网改造项目完成7687万元;博兰水泥厂技改项目完成852万元;博乐市棉纺厂技改工程完成415万元;博州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完成投资2921万元。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主要特点:一是城市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6亿元,增长18.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47亿元,增长7.2%,城市增速比农村快11个百分点。二是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快于餐饮业。餐饮业零售额0.67亿元,增长10.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1亿元,增长17.6%。

到2002年底,全州城乡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0个,成交金额达15663万元,下降17.63%。对外贸易大幅上升。全年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出口总额0.22亿美元,增长2.4倍;进口总额1.59亿美元,增长5.6%。招商引资工作有破。2002年共签订和落实经济技术合作合同15个,引进到位资金2.92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公路交通工具完成货物周转量4.95亿吨公里,增长6.2%。完成旅客周转量3.06亿人公里,下降22.1%。

阿拉山口口岸克服铁路运输能力的制约,进出口货物连续两年突破500万吨大关,实现过货584万吨的好业绩,同比增长14.9%。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9.62万户,增长31%,其中:乡村电话用户达4.3万户,增长19.4%。移动电话迅猛增加,年末达7.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发展迅速。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45万人次,旅游收入2993多万元,增长33.62%。成功举办了2002年“那达慕”草原节。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口径财政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同口径,下同),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支出5.3亿元(含专项),增长17.5%。

金融健康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55 亿元,比年初增加7.11亿元,主要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所致。今年棉花、枸杞价格不断上升,农民收入增加,职工工资增长,存款上升。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44亿元,比上年初增加3.51亿元。企业存款保持一定增幅。年末企业存款余额10.67亿元,比上年初增加1.9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63亿元,比年初减少1.67亿元,主要是受短期贷款比年初减少2.5亿元的影响。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州保费总收入8360万元,比上年上升4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人身险保费收入6144万元,上升59%。全州赔款、给付总额达154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为1143万元,人身险赔付款达397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25人,下降44.2%;职业中学在校学生622人,增长4.2%。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347人,增长23.3%。

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所提高。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8566人,比上年增长3.8%;小学在校学生34982人,下降6.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与上年持平;小学学生辍学率由上年的0.2%下降到0.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3.2%,下降1.49个百分点。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6.0%,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由上年的1.41%下降到1.4%;初中升高中升学率为47%,上升4个百分点;小学生巩固率为99.8%,与上年持平;初中生巩固率为95%,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5943人,增长18.5%。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0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80人。全年用于科技项目的社会总投资达1.1亿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已登记的重大科技进步成果14项,自治区重大科技进步奖2项。共受理专利6项,授权专利4项。组织实施区级以上“星火”计划6项,组织实施“科技兴新”项目4项,火炬计划1项。申报成功并实施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项,区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4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州地方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乡镇文化站17个,村级文化室306个,文化馆3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5个,已开放各类档案 2777卷。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0%,电视人口覆盖率88%。有线电视用户2.38万户。全年出版各种报纸163.4万份,增长60.4%。

全州地方共有卫生机构54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拥有病床88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80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01人,其中医生544人,护师、护士409人。乡镇卫生院1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11人,乡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80%。

全州地方运动健儿在自治区青少年体育比赛中,共获得2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

十、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持在上年的水平,工业污染有所减轻。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636吨;烟尘排放量控制在2896 吨;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1139吨,比上年减少235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2.51万吨,增加39.4%;废水中化学耗氧量控制在2566吨,下降12.4%。全州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1.4%;工业废水处理率相对较低。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博乐市城市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94%,三级占5.5%,四级占0.5%。城市饮用水水质良好,能达到地下水一类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55.8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值71.73分贝,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目前全州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34.44万公顷,约占自治州总面积的12.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67元,比上年增长8%。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9257元,增长12.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0.5平方米,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5.3平方米,下降4.6%。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有2.5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4.2%;有1.57万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增长7.5%;有2644名离退休人员享受了养老保险,增长9.8%;有3.6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增长2.9%,其中有2.9万人参加了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城镇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大发展,已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4处。全州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9770人,增长1.2倍;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277人。全州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4个,床位199张,收养人数137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624万元,增长1.8倍;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万元,与上年持平;接受社会捐赠153万元,增长1.7倍。

注:(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乡镇企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

(2)公报中金融、邮电包含农五师,其余未注明“全州”的均为地方资料。

(3)本公报所列数据已调整为年报统计数。

上一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下一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闭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网站链接:
  • 国家及部委网站
    中国政府网
    人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
    住建部
    科技部
    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司法部
    外交部
    民政部
    公安部
    财政部
    水利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发改委
    民委
    国资委
    生态环境部
    广电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国气象局
    中国地震局
    中医药管理局
    外国专家局
    林业局
    体育总局
    外汇管理局
    海洋局
    粮食局
    机关事务管理局
    审计署
    海关总署
  • 省区市政府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江苏
    山东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广东
    广西
    湖北
    湖南
    河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海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区政府部门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厅
    科技厅
    工业和信息化厅
    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卫生健康委员会
    应急管理厅
    外事办公室
    审计厅
  • 地州市政府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塔城地区
    阿勒泰地区
    克拉玛依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
    乌鲁木齐市
    哈密市
    吐鲁番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阿克苏地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喀什地区
    和田地区
  • 县市网站
    博乐市
    阿拉山口市
    精河县
    温泉县
  • 常用链接
    博尔塔拉新闻网
    信用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