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信息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11月28日 16:03  博州统计局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自治州党委、自治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全州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5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地方生产总值43.76亿元,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10.76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7.38亿元,增长15%。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3 %。

“十五”期间,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7%、7.5%和1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2.9∶16.6∶50.5转化为2005年的24.6∶12.8∶62.6。

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平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从分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看,居住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衣着类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和带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居住上涨4.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9%,交通和通讯上涨1.6%,衣着上涨1.3%,家庭设备及用品上涨0.8%,烟酒及用品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上涨0.1%,食品下降2.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0.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

年末在岗职工4.87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国有单位4.17万人,增长3.8%;城镇集体单位0.15万人,下降14.8%;其他单位0.55万人, 下降14.7%。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3.83万人,增长6.6%。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2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人数8200人,其中国有单位安置487人,城镇集体单位安置549人,私营、个体安置6870人,其他单位安置294人。

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宽,增收压力较大;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8亿元。实现种植业产值13.4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34万亩,增长2.9%,总产20.35万吨,增长1%;棉花播种面积47.81万亩,增长5.7%,皮棉总产6万吨,增长2.1%;油料播种面积9.8万亩,增长17%,总产1.81万吨,增长21.7%;甜菜播种面积3.96万亩,增长39.4%,总产13.53万吨,增长39.5%;枸杞播种面积6.09万亩,增长10.7%,总产9296吨,增长11.5%。

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6亿元。肉类总产量2.78万吨,增长8.2%;绵羊毛产量2691吨,下降2.4%;禽蛋产量1.04万吨,下降29.6%。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123.29万头(只),下降8.1%,其中:牛存栏8.58万头,下降31.5%;羊存栏108.85万头,下降5.4%;猪存栏2.98万头,下降20.1%。农区牲畜存栏61.07万头(只),下降13.3%,占牲畜总存栏数的49.5%。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27万千瓦,增长4.8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44万千瓦,增长11.6%;大中小型拖拉机15764台,增长5.2%。化肥施用量(折纯)1.85万吨,增长5.7%;农用薄膜使用量2176吨,增长7.4%。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09.35万亩,增长2.5%。

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59亿元,增长9.7%;营业收入15.37亿元,增长9.2%;上交税金5024万元,增长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5.4%。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6亿元,增长26.2%,轻工业增加值0.85亿元,增长41.8%;重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15.8%。

全年生产农用薄膜3755吨,下降20.7%;精制食用植物油5.25万吨,增长55.4%;水泥12.35万吨,下降1.1%;纱10735吨,增长14.7%;成品糖3.73万吨,增长1.2倍;饮料酒769千升,增长33.7%;小麦粉3.77万吨,增长74.5%;原盐4.6万吨,增长2.2%;发电量15275万千瓦时,下降2%;酒精1830千升,增长20.8%;生铁9.09万吨,增长5.4%;平板玻璃1.22万重量箱,下降50.2%;轻革49.34万平方米,增长52.3%。

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0%,下降6.4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8%,提高8.1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长平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1亿元,增长6.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8.21亿元,增长18.5%;集体经济投资0.18亿元,增长18倍;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0.16亿元,下降37.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2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投资1.81亿元,下降33%;第三产业投资8.83亿元,增长3.8%。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博州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博州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74万元,博州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完成投资1792万元,博州“五一”水库加固项目完成投资1446万元,博州综合体育馆项目完成投资1100万元, 博州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036万元,博州优质棉基地项目完成投资995万元,博州城、农网扩建改建工程完成投资881万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5亿元,下降24.3%。房屋施工面积27.09万平方米,下降19.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万平方米,下降15.3%;房屋竣工面积18.59万平方米,下降13.9%,其中住宅15.4万平方米,增长11.8%;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15.89万平方米,下降0.8%,其中住宅14.21万平方米,增长13.6%;商品房销售额1.91亿元,下降2.8%。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州共拥有消费品市场48个,其中:城市消费品市场25个,农村消费品市场23个。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亿元,增长15.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3亿元,增长1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22亿元,增长12.7%,城市比农村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快于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45亿元,增长16.1%;餐饮业零售额1.17亿元,增长15%;其他行业零售额0.91亿元,增长12%。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总额大幅上升。全年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6.91亿美元,增长24.8%。其中出口总额2.46亿美元,增长1.4倍;进口总额4.45亿美元,下降1.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州各种公路交通工具完成货物周转量7.4亿吨公里,增长33.9%;完成旅客周转量4.24亿人公里,下降9.1%。

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货物1120万吨,增长19.1%。进出口贸易货值39.96亿美元,增长40.6%。上缴关税及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37.54亿元,增长18.1%。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99亿元,增长13.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2.49万户,增长6.8%,其中:乡村电话用户达6.29万户。移动电话16.50万部。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3万人次,增长22%,旅游收入6572万元,增长24%。成功举办了2005年博尔塔拉那达慕草原节。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7.49亿元,增长6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亿元,增长40.8%。地方财政支出9.51亿元,增长26.3%。

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66亿元,比年初增加2.5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86亿元, 比年初增加2.6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24亿元,比年初增加4.2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42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28亿元,减少0.9亿元;短期贷款余额40.18亿元,增加6.06亿元。

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69.49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79.16亿元,货币净投放9.67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州保费总收入16255万元,增长14.2%。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9595万元,增长7.6%,财产险保费收入6660万元,增长25.3%。全州赔款、给付总额5195万元,其中人身险赔付款1183万元,财产险赔款247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1%,提高0.28个百分点;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8.78%,下降0.64个百分点。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4.95%,提高2.45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学率为71.42%,提高2.58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录取率65.42%。小学巩固率为99.7%,下降0.3个百分点,初中巩固率99.2%,提高4.66个百分点。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94人,下降10.5%;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786人,下降11.4%。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330人,下降1.2%,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121人,增长5.5%;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7209人,下降4.8%。小学在校学生33050人,下降0.4%,幼儿园在园幼儿7343人,增长18.39%。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年用于科技项目的社会总投资达2.86亿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已登记的重大科技进步成果17项。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6项,其中“星火”项目3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组织实施自治区级科技项目23项,其中“星火”项目1项,“火炬”项目2项,科技兴新项目6项,成果转化项目3项,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项目1项,地县技术开发项目2项,科技特派员创业启动项目8项。认定民营科技企业11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3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5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296卷,乡镇文化站18个,村级文化室306个。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村村通”、“西新工程”建设继续巩固。2005年末,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其中,1000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节目4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完成了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数字化改造,广播人口覆盖率97%,电视人口覆盖率94%。全年出版各种报纸184.31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共有卫生机构70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2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妇幼保健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34个;实有病床118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89人,其中执业医师523人,执业助理医师151人,注册护士490人。

全年运动健儿在自治区青少年年度比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3枚。

十、资源与环境

全州水资源总量为26.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5786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176.4毫米。地方耕地面积109.35万亩。

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5569吨,比上年增长9.9%;烟尘排放量4150吨,增长16.9%;工业粉尘排放量1865吨,增长24.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万吨,下降90.9%;废水中化学耗氧量3146吨,增长17%。全州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0%,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8.8%,增长20.8个百分点;城市废水处理率达68.6%,与上年持平。

博乐市城市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97.26%,上升5.55个百分点;三级占2.74%,下降2.23个百分点。全州两县一市及阿拉山口城镇地下水以一、二类为主,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城市饮用水水质良好,能达到地下水二类水质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55.4分贝,下降9.9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值62.5分贝,下降9.7分贝。

目前全州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31.78万公顷,约占自治州总面积的11.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56元,增长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5.98亿元,增长8.9%;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2133元,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3.39平方米,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5平方米,增长5.8%。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73万人,增长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万人,增长5.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4.22万人,增长7.4%。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23599人,增长30.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35人;收养单位14个,床位207张,收养人数148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4300万元,增长2.14倍;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58万元,下降23%;接受社会捐赠175.6万元,增长60%。

注:(1)博州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乡镇企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公报中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资料来源于州外经局。

(3)公报中金融、邮电、交通包含农五师,其余未注明“全州”的均为地方资料。

(4)公报数据按年报确定资料进行了修订,使用时请注意。

上一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下一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闭

扫一扫,用手机查看
网站链接:
  • 国家及部委网站
    中国政府网
    人社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
    住建部
    科技部
    教育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司法部
    外交部
    民政部
    公安部
    财政部
    水利部
    卫生健康委员会
    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发改委
    民委
    国资委
    生态环境部
    广电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国气象局
    中国地震局
    中医药管理局
    外国专家局
    林业局
    体育总局
    外汇管理局
    海洋局
    粮食局
    机关事务管理局
    审计署
    海关总署
  • 省区市政府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江苏
    山东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广东
    广西
    湖北
    湖南
    河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山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海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区政府部门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厅
    科技厅
    工业和信息化厅
    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业农村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卫生健康委员会
    应急管理厅
    外事办公室
    审计厅
  • 地州市政府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塔城地区
    阿勒泰地区
    克拉玛依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
    乌鲁木齐市
    哈密市
    吐鲁番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阿克苏地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喀什地区
    和田地区
  • 县市网站
    博乐市
    阿拉山口市
    精河县
    温泉县
  • 常用链接
    博尔塔拉新闻网
    信用博州